徐振晔益气养精补肾法治晚期肺癌经验□ 邓海滨王立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徐振晔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教授。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注重调节阴阳平衡。 临诊精于辨证思维,善用古方、名方,结合临床经验方药。他提出了益气养精补肾法为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率领团队开展了系列临床与机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徐振晔教授治疗晚期肺癌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法治晚期肺癌肿瘤的形成是机体邪正斗争相互消长的一个长期过程,其发病大多与久病虚损、邪毒痰瘀凝结成癌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相关。“虚者补之 ”(《素问 ·三部九候论》), “损者益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是益气养精法的立论法则。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的阴虚或阳虚, 实质上都是肾中精气不足的外在表现形式。中晚期肺癌患者, 禀赋薄弱,脏腑失调,虚久不复, “久病及肾 ”,肾中精气损耗,阴阳失调。况且肺癌发病以中老年人为多。随着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疗后患者常出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记忆力下降等精气两亏证, 这些重要因素构成益气养精法治疗肺癌的理论和临床基础。 因而,徐振晔教授提出: 调补肾中精气, “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应成为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治则。痰浊凝聚、邪毒内结是肿瘤重要病因病机之一。“痰为气所激而上,气为痰所隔而滞,痰与气搏不能流通 ”,痰瘤因聚结成块,坚如木石。中医治疗原则为“坚者消之 ”、“结者散之 ”。肿瘤的形成,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 久而久之均能痰积邪毒; 邪毒与正气相搏, 由于各人具体情况不同,可出现不同证候。但是,不论病情变化怎样错综复杂,邪毒结于体内都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经》云 “治病则必求于本 ”,对于肺癌这一特殊疾病, “瘤毒 ”不仅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决定其治法、用药和疗效的根本。故解毒散结当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另一项重要治则。因此,徐振晔教授认为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精气亏虚、邪毒聚积所致的阴阳失调,采用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治法,在临床上用肺岩宁方加减治疗。肺岩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