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第 1 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教程第169 页)知识点: 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3.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 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 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 在符合团体的要求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知识点: 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1. 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2. 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3. 不断发展健全人格。4.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教程第169-173 页)知识点: 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1. 周期节律性2. 意识水平3. 暗示性4. 心理活动强度5. 心理活动耐受力6. 心理康复能力7. 心理自控力8. 自信心9. 社会交往10. 环境适应能力知识点: 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1.体验标准2.操作标准3.发展标准知识点:心理健康七标准要点: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商数各有自己的评估条件和方法,属于两类不同性质、在逻辑上不能彼此包容的概念,我们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为此将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康,不足取。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教程第173-175 页)知识点: 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1. 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2. 人与环境协调原则3. 身心统一原则4. 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5. 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知识点: 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生理方面的途径心理方面的途径社会方面的途径第 2 节: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第一单元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教程第175 页)知识点: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1. 统计学角度2. 人类学角度3. 社会学角度4. 精神医学角度5. 认知心理学角度第二单元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教程第175-176 页)知识点: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