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一、《参同契》与《周易》之关系《周易参同契》,魏伯阳着。魏伯阳,会稽上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桓帝至献帝时代,以炼丹修真着称。后蜀彭晓在《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序》中说:"按《神仙传》: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琚,惟公不仕,修真潜然,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恬淡守素,唯道是从,每视轩冕如糠秕焉。不知师授谁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王"。《参同契》者,乃参?quot;大易"、"黄老"、"炉火"而成,因三者同出一门,妙契大道故名。朱熹说:"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义合也。"由此观之,《周易参同契》无疑是一部颇具创发性的着述,其制造性即表现于运用汉代象数易学以推阐还丹之理,将易道与丹道结合,使丹术得以升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参同契》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历史上基本形成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参同契》运用《周易》的符号系统和概念系统,表面看来如似解释《周易》,其实是假借爻象,以论炼丹之事。而儒者不明个中道理,将之作为一般的《易》学着作看待,殊失其奥旨。此派以葛洪为代表。葛洪在《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作阴阳注之,殊失其奥旨矣。葛洪站在丹家的立场,强调《参同契》只是假借爻象,并非为明《易》而作,其与易学并没有更深层的理论上的联系。这种观点,过分强调《参同契》所推阐的丹道的神秘,而抹煞或忽视了其与《易》理相通的一面。另一认为,《参同契》虽非明《易》之作,其主旨亦不在于阐释《易》理之精蕴,但它所推阐的还丹原理却是依傍《周易》的象数理论以建构其丹经体系的。此派可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朱熹为代表。朱熹说:《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火候异时。…………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朱熹对《参同契》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他不仅洞见《参同契》的立言本旨不在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解释《周易》,同时又充分肯定《参同契》对《易》理的运用是合理的,"与《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