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强化学校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宝鸡市金台区光明小学 杨红霞教学管理制度是每个学校的基本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老师的敬业精神及学校教育教学的进展。在新形势下,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分配体制的阶段,新课程的全面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开展,重建教学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有必要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反思,制定好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在一个学校里,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在我们大多数学校教育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老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老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及可怕的魔杖”。老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结果是见分不见人,重分不中人。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会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第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校章校制是一个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应,它对于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规章制度的制约。但是学校管理不能因此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学校变本加厉的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特别是绩效工资的实施以来,更是甚者,简直把老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也严重的伤及到了老师和学生。比如说,现在教育上又流行起“高效课堂”,有的老师认为,的确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是大多老师认为这是一种重担,每节课要“做”课,备课,打印一案三单,等等,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何安排学生完成这节课内容上。整个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等等),老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第三、以“权”为本,权利至上。一个学校的管理不能没有权利,没有权利就成为无政府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