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混凝土规范新国标8VIP免费

2010混凝土规范新国标8_第1页
1/20
2010混凝土规范新国标8_第2页
2/20
2010混凝土规范新国标8_第3页
3/20
125 1 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1 0 .1 一般规定 1 0 .1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尚应对施工阶段进行验算。 1 0 .1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超静定结构,相应的次弯矩、次剪力及次轴力应参与组合计算。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p 应取 1.0,不利时p 应取 1.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p应取 1.0。 对参与组合的预应力作用效应项,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承载力有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0 应取 1.0;当预应力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0 应按本规范第 3.3.2 条确定。 1 0 .1 .3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con应符合下列规定,且不宜小于ptk0.4 f: 1 钢丝、钢绞线 conptk0.75 f (10.1.3-1) 2 预应力螺纹钢筋 conpy k0.85 f (10.1.3-2) 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上述张拉控制应力限值可相应提高p t k0.05f或py k0.05 f: 1)要求提高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筋; 2)要求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钢筋分批张拉以及预应力筋与张拉台座之间的温差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1 0 .1 .4 施加预应力时,所需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经计算确定,但不宜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126 注:当张拉预应力筋是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出现的收缩裂缝时,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符合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规定。 1 0 .1 .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由预应力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理论分析,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弹性分析计算时,次弯矩M2 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1r2MMM (10.1.5-1) pnp1eNM  (10.1.5-2) 式中: pN ——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加力,按本规范公式(10.1.7-3)计算; pne —— 净截面重心至预加力作用点的距离,按本规范公式(10.1.7-4)计算; 1M —— 预加力pN 对净截面重心偏心引起的弯矩值; rM —— 由预加力pN 的等效荷载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值。 次剪力可根据构件次弯矩的分布分析计算,次轴力宜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进行计算。 2 在设计中宜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支座、柱、墙等约束构件对梁、板预加力效应的不利影响。 1 0 .1 .6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应力,可分别按下列公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0混凝土规范新国标8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