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遗址保护概论及实验》一、课程名称:土遗址保护概论及实验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二、三年级四、计划学时:72 课时(其中理论教学 56 课时,实验操作 16 课时)五、学分:4六、任课教师:孙满利、沈云霞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讲解和介绍,使学生掌握土遗址的基本知识,掌握土的组成结构和特征,土遗址的赋存环境,土遗址的建筑形制、以及土遗址的主要病害,了解土遗址的价值评估,掌握土遗址保护规划基本思路、土遗址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熟悉土遗址常规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和操作步骤。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4 课时)1.1 土遗址的概念1.2我国土遗址的分布、类型及分类1.2.1 我国土遗址的分布1.2.2土遗址的类型1.3土遗址保护研究的内容1.4土遗址保护研究的对象1.5土遗址保护研究的理论框架1.5.1土遗址保护科学的任务与实际意义1.5.2土遗址保护科学的理论体系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土遗址的概念及内涵;土遗址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土遗址保护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难点:土遗址研究发展的脉络关系。思考题:1、什么是土遗址?土遗址有哪些种类?22、土遗址保护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是什么?有何特点?第二章土的组成、结构和性质(8 课时)2.1土的物质组成2.1.1土的三相组成部分2.1.2土的粒度成分2.1.3土的矿物成分2.1.4土的化学成分2.1.5土中的水2.2土的结构构造2.3土的性质2.3.1土的物理性质2.3.2土的水理性质2.3.1土的力学性质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土的三相组成及关系,各项成分及特点;土粒间的连接关系和土的结构类型;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及力学性质定义及本质。难点:土粒微观组成及各组分间作用机理的理解;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对土的影响;土的性质指标间的换算及三项性质在土遗址保护中的联系应用思考题:1、土的三相组成及相互关系?2、土的粒度组成及界限粒度的物理意义?3、土的主要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是什么?4、土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是什么?5、土的物理性质间的相互关系?6、研究土的水理性质在土遗址保护研究中的作用?7、研究土的力学性质有什么作用?3第三章土遗址的赋存环境(8 课时)3.1 地质环境3.1.1地形地貌3.1.2地层岩性3.1.3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3.1.4地质构造3.1.5地震3.2气象条件3.2.1温度3.2.2湿度3.2.3风的特征3.2.4大气降水的特征3.3大气污染3.3.1粉尘及漂浮物3.3.2酸雨3.4环境因素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