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法的相关知识写作是从立“意”出发,到选材(选“象”),再用“法”。阅读是从定“象”,确定文章写了什么物、景、人、事;再定“意”,确定文章的思想和感情;再确定“法”。一、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文章有哪些情感呢?我们先从诗歌说起。诗歌涉及的“情”是多方面的,这里列举八类“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寄情山水,感时伤逝,热情赞美,人生梦幻,吟唱自然。诗歌涉及的八类“情”具体为:有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 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有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 赤诚献身的心声);有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有寄情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有感时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有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有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有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等等。没有诗歌是不讲“理”的。诗歌的“理”一般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维度呈现出来的全面、发展、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等。散文的“意”即“神”,也分为通过散文传递的情感(主要同诗歌的八类情感)和表达的道理(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维度呈现出来的全面、发展、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等)。小说和戏剧的“意”即主题,也分为通过小说或戏剧传递的情感(具体同诗歌的八类情感)和表达的道理。其中,人生的悲与喜、人格的尊与卑、人心的好与坏、人情的美与丑、人性的善与恶是作者想着力表达的道理。二、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景、人、事。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四类:分别是物、景、人、事。基层是物,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或“老树”或“昏鸦”写的是物。中层是景,“枯藤”和“老树”和“昏鸦”构成的景。 中上层是人,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后面的人或是景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