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为新医改后的乡村医生 说句公道话基层政协委员:于荣章 QQ:我是基层的一名政协委员,三个多月来用我的良心和行动在基层调研后发现:基层卫生组织在新医改后存在的现实问题很多,而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新医改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医改。调查对象: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卫生院院长、职工、农村居民、医药销售公司、卫生行政人员、区外有关医疗单位等。从 2009 年 4 月开始的新医改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年,这三年来医药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多变化,同时也取得力很大成效,如;基本医疗保障达到95%以上、国家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了药品零差率、改革公立医院等。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在原来旧有体制下进行这么大艰难的改革工程,是可喜可贺的。 当然改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甚至会暴露出负面效应。如:忽视了全国120 万乡村医生的合理诉求和9 亿农民真正盼望、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和人才问题、医药流通环节改革滞后和补偿机制不合理的问题。为此, 我们项目调研组就农村基层新医改运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建议解决办法。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关部门领导参考。议题一:滞后的医药流通领域改革造成看病贵。解读分析:经调查:在三级医院人均门诊费用是185.44元;二级医院是142.85元;乡镇卫生院是 22 元;农村卫生所是10 元。农村基层医疗单位没有挂号费、没有开药提成、没有大处方、没有乱检查、没有过度医疗、更没有收受红包,而在大医院这些弊端司空见惯,屡禁不止。由于价格形成机制的原因,大医院在同类药品品种采购中,把价高的药当成首选,利润相差几十倍到数百倍不等。如在基层一支克林霉素针零售价为2 元,而在大医院为16 元。那么都是按国标生产的药品,性价比真有那么高吗?显然不是,这就是医药市场, 这就是潜规则,这就是看病贵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药厂,这么多同类产品都能在市场中存活的原因。如果在一个充分而良性竞争的、公开透明的市场里,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说现在政府实行的财政养医补药政策不仅是短期行为,而且实施困难, 爆发出的问题和矛盾更为突出,药价会越来越贵。建议:实行医改的同时也要对药品流通领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实行同品种的最高零售价,取消差价率的管制,从根本上揭制高药价,并让医疗单位有合理的药品收入。取消对公立医院的直补, 让这部分资金全部投入医保和基层卫生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在新医改中的居民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