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定时器原理 STM32系列的CPU,有多达8个定时器,其中TIM1和TIM8是能够产生三对PWM 互补输出的高级定时器,常用于三相电机的驱动,它们的时钟由APB2的输出产生。其它6个为普通定时器,时钟由APB1的输出产生。 下图是STM32参考手册上时钟分配图中,有关定时器时钟部分的截图: 实际上STM32的CPU文档给出的图与这个图略有区别。但是我们还是想研究这个图。原因是这个图对我们思路的理解比较有帮助。从图中可以看出,定时器的时钟不是直接来自APB1或APB2,而是来自于输入为APB1或APB2的一个倍频器,图中的蓝色部分。 下面以通用定时器2的时钟说明这个倍频器的作用:当APB1的预分频系数为1时,这个倍频器不起作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等于APB1的频率;当APB1的预分频系数为其它数值(即预分频系数为2、4、8或16)时,这个倍频器起作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等于APB1的频率两倍。 可能有同学还是有点不理解,OK,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假定AHB=36MHz,因为APB1允许的最大频率为36MHz,所以APB1的预分频系数可以取任意数值;当预分频系数=1时,APB1=36MHz,TIM2~7的时钟频率=36MHz(倍频器不起作用);当预分频系数=2时,APB1=18MHz,在倍频器的作用下,TIM2~7的时钟频率=36MHz。 有人会问,既然需要TIM2~7的时钟频率=36MHz,为什么不直接取APB1的预分频系数=1?答案是:APB1不但要为TIM2~7提供时钟,而且还要为其它外设提供时钟;设置这个倍频器可以在保证其它外设使用较低时钟频率时,TIM2~7仍能得到较高的时钟频率。 再举个例子:当AHB=72MHz时,APB1的预分频系数必须大于2,因为APB1的最大频率只能为36MHz。如果APB1的预分频系数=2,则因为这个倍频器,TIM2~7仍然能够得到72MHz的时钟频率。能够使用更高的时钟频率,无疑提高了定时器的分辨率,这也正是设计这个倍频器的初衷。 二、通用定时器编程 实际上,一开始笔者就提到,定时器编程,就是中断的编程。因为使用定时器必定要使用到中断。由于之前已经详细讲述过中断编程,因此本期部分代码的解释会简略讲述,您可以参考芯达STM32入门系列配套教程《初试STM32中断》。 步骤一系统配置SystemInit();,包括时钟RCC的配置,倍频到72MHZ。 步骤二GPIO的配置,使用函数为GPIO_Config();,该函数的实现如下: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B|RCC_APB2Periph_GPIOD /** * LED1->PB8,LED2->PB9,LED3->PE0,LED4->PE1*/ /** * LED1-4-OFF */ } 实际上定时器的讲解,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