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九个五年计划看改革开放38年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内容摘要《十年规划纲要》规定,“五五”和“六五”期间,发展国民经济的奋斗目标是:在1980年建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1985年进一步完善全国的经济体系,各个部门的主要环节基本掌握现代先进技术,在全国基本建成六个大区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农轻重比较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汇报要点》规定的“五五”后3年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农业搞上去,二是把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搞上去,规定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农业总产值增长6%,到198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达6700亿斤,钢产量3600万吨,原煤6.5亿吨,原油1.3~1.5亿吨,发电量3000亿度,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五五”后3年拟安排1200亿元,5年合计1780亿元。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急躁冒进,受“左”倾错误影响,《十年规划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严重脱离国情、国力,具体指标规定偏高,自1978年下半年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个人见解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五五“计划有一个《汇报要点》,《汇报要点》规定的“五五”后3年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农业搞上去,二是把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搞上去;《十年规划纲要》提到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等等。种种措施表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各各方面还正在起步发展阶段,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内容摘要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关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二、关于基本建设的规模、重点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三、关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四、关于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大五、关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控制人口的增长六、关于财政、信贷的基本平衡和物价的基本稳定“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六五”计划规定:工农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4%,在执行中争取达到5%;1985年,国民收入生产总额达到4450亿元。比1980年增加783亿元,年均4%;1985年财政收入达到1274亿元,比1980年增加189亿元,年均3.3%。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3600亿元,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投资2300亿元;5年内计划完成大中型项目400个;1985年粮食产量达到3.6亿吨,棉花270.7万吨,煤炭7亿吨,石油保持1亿吨,钢3900万吨。个人见解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看,我国开始加大对工农业生产的关注,同时提到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表明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发展。这时,人民初步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内容摘要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提出的基本任务是:(一)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三)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个人见解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七五提到“经济体制改革,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这时,改革开放已经经过了8个年头,从七五内容看,应该是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这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经济搞上去了,人民手里有钱了,日子才能过得好,才能使我们更加坚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内容摘要“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煤炭、水泥、棉布、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