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活动断裂的研第四章活动断裂的研究究•第四节中国活动断裂的分布特征•一、中国活动断裂的分布概况•二、中国活动断裂的位移总量和滑动速率•三、中国活动断裂的分布特征一.中国活动断裂的分布概况我国活动断层分布总体来说是继承了老断裂构造,尤其是第三世纪以来断裂构造的格架。老断裂处于活动性强的相似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有利于继续活动。根据我国活断层类型、方向及其间的活动地块活动特点可分为青藏、西域、东北亚、华北、南华和滇缅6个大的活动地块区,各个区的构造特征是不同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强烈二、中国活动断裂的位移总量和滑动速率二、中国活动断裂的位移总量和滑动速率三、中国活动断裂的分布特征1.青藏活动地块区青藏活动地块区分为冈底斯-拉萨、羌塘、巴颜喀拉、东昆仑-柴达木、祁连山和川滇等6个Ⅱ级活动地块。拉萨地块以南为喜马拉雅主断裂,拉萨地块以发育大致等间距分布的7条近南北向正断裂和地堑、半地堑盆地为特征,是个东西向的引张区。以班公错、改则、格林错、崩错和嘉黎等北西西向右旋走滑断裂为界,其北为羌塘地块,以发育北东和北西向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羌塘地块以北是巴颜喀拉活动地块,再往北是柴达木和祁连山活动地块。巴颜喀拉地块近期表现得特别活跃。巴颜喀拉活动地块边缘的6.8以上地震成组活动(颜色相同的为成组地震)2008年以来的于田、汶川、玉树3次地震为一组成组活动。下一次块体边缘的地震应是新一组活动。2.西域活动地块区西域活动地块区是处于挤压环境下的逆断层、压陷盆地和活动褶皱发育区,但也有大型走滑断裂。塔里木和准噶尔是两个重要的盆地块体。在天山活动地块的山前地区,活动逆断层-背斜带十分发育,水平缩短率从10.4mm/a到3.4mm/a。阿尔泰活动地块内发育的北北西向可可托海-二台的右行走滑速率为3.7mm/a。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西域地震活动概况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5以上地震年频度分布6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1次左右6级以上地震;5级地震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左右。西域地震活动概况①地震多5级6级7级20世纪以来新疆发生过4次8级地震②强度大③分布广除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外,地震活动几乎遍布全新疆。1900年以来新疆5级以上地震分布3.华北活动地块区华北以发育正走滑断裂或正断裂及其控制的地堑、半地堑盆地为特征,其中西部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内部构造和地震活动均很微弱,主要活动均发生在地块周缘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带。西侧是银川—吉兰泰断陷盆地,东侧是山西断陷盆地。右旋走滑断裂水平滑动速率可达5mm/a。华北东部的平原活动构造可以分成2部分,以郯庐断裂带的沧东断裂和聊城-兰考断裂为界,以西发育北北东向张断裂,以东渤海湾地区发育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及其控制的次级凸起和凹陷。第三(红1484-1730)和第四活动期(黑1815年以来)6级以上地震分布华北第三活动期主要是汾渭带、北京地堑、郯庐带、张渤带等活动;第四活动期为河北平原带、聊城—渤海—海城带、河套带、黄海带活动。百年尺度区域断层地震活动不均匀性4.东北亚和南华活动地块区东北亚活动地块区晚第四纪构造活动较弱,但火山活动强烈。南华活动地块区的活动断裂和盆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其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在东南沿海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左行滑动速率达1.1~3.2mm/a,垂直滑动速率达0.4~1.7mm/a,北东向断层的垂直滑动速率达0.4~2.3mm/a,且构造和地震强度均由陆向海增强,主要是受到菲律宾板块碰撞边界的影响。5.南海活动地块和台湾南海活动地块主要发育第三纪以来的小洋盆,局部的裂陷作用仍在进行,洋盆周边发育一些张性断层。台湾地区活动构造很突出,纵谷断裂是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边界断裂,具有很强的活动强度,其中的池上断裂左旋速率达13mm/a,垂直速率18mm/a。中央山脉西麓发育近南北向的逆断层和活动褶皱。我国我国2020世纪以来地震活动世纪以来地震活动第四章思考题•1、什么是活动断裂?它的时间概念是什么?•2、按照活动的方式,活断层可划分为和两类。•3、活动断裂的主要鉴定标志•4、活动断裂的规模与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