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4540140〜1201:31:(3〜绪论1.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2.最早明确记载“小儿医”的事战国时期的扁鹊。3.淳于意《诊籍》为我国最早见于文献的儿科病案。4.《颅囟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学专著,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5.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该书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力法6.陈文中—治痘诊曾世荣——首倡惊风四证八候7.明代名医万全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8.陈复正著《幼幼集成》将虎口脉纹辨证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9.《温病条辩。解儿难》认为小儿体质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建立了“小儿稚阴稚阳”的学说。第二章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一节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一、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将胎龄满 28 周到出生后 7 天止,定为围生 ( 产 ) 期 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 28 天,称为新生儿期。三、婴儿期出生 28 天后至 1 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特别迅速)四、幼儿期 1~3 周岁为幼儿期。五、学龄前期 3~7 周岁为学龄前期。六、学龄期 7 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 12 岁,男 13 岁)称学龄期。七、青春期一般女孩自 11—12 岁到 17—18 岁,男孩自 13-14 岁到 18—20 岁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一、体格生长(一)体重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6 个月体重(kg)=3+0.7X 月龄7-12 个月体重(kg)=7+0.5X(月龄一 6)1 岁以上体重(kg)=8+2X 年龄(二)身(高)长(了解)出生时身长约为 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 25cm,其中前 3 个月约込虫。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 10cm。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2 岁后至 12 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7X 年龄(三)囟门前囟应在生后 12-18 个月内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 2-4 个月内闭合。(四)头围(了解)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 33〜34cm,出生后前 3 个月和后 9 个月各增长 6cm,1 周岁时 46cm,2周岁时约为 48cm,5 周岁时约增长至 50cm,15 岁时接近成人,为 54-5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