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输血输血( blood transfusion)及输注血制品可治疗许多急、慢性疾病,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更是广泛。但输血也可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地减少输血,节约用血, 使输血工作由粗放型转化为安全节约型,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要求。第一节输血的适应证与方法(一)适应证1. 大量失血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用于治疗因手术、严重创伤、烧伤或其它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其主要适应证为:①血红蛋白( Hb)<80g/L 或急性失血病人具有以下2 项或以上者:急性失血>15%血容量,舒张压 <60mmHg,与基础血压比较收缩压下降:>30mmHg,心率 >100 次/分,少尿或无尿,精神状态改变。②失血或预计有较多失血的冠心病或肺功能不全病人,Hb<100g/L。2. 纠正贫血贫血的治疗原则应首先消除病因。慢性贫血病人可通过血浆容量扩大、心输出量增加、红细胞2,3-DPG 含量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及组织氧利用率提高等途径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氧需求,故即使Hb 低至 70~80g/ L,病人仍能较好耐受贫血。慢性贫血的主要适应证为有症状的贫血病人具有以下之一者:①心率 >100 次/分;②精神状态改变;③具有心肌缺血包括心绞痛的证据;④轻微活动即感气短或眩晕;⑤直立位低血压。对需择期手术的慢性贫血病人,由于贫血时心率加快,搏出量增加等可加重心肌的负荷,加之慢性贫血病人原有的慢性疾病,会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故一般应将Hb维持在 100g/L 水平。为了减轻输血对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和多次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如术前准备时间充足 (10~l4 天),可通过肠内肠外营养并辅以应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如术前准备时间较短,可采用少量多次输血加以纠正,每天输注不超过1 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使机体有充足的时间排出多余的血容量。3. 凝血异常输入新鲜全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障碍所致的出血。最好应根据引起凝血异常的原因补充相关的血液成分,如血友病者输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者输纤维蛋白原制剂,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输注血小板。4. 补充血浆蛋白及提高机体抵抗力输血可提供各种血浆蛋白包括抗体、补体等,可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增强病人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输注浓缩粒细胞配合抗生素的应用对严重感染者有较好疗效。(二)途径输血有静脉输血和动脉输血两条途径,其中最常用和最方便的途径是静脉输血。动脉输血有发生肢体缺血和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