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项目技术方案与创新性一、项目的技术原理项目的技术原理1、技术依托本项目产品的研发是在本公司研发团队在综合比较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并紧跟技术发展趋势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该项目的立项依托了:(1)国内外同类的产品先进技术;(2)国内外相关技术成果;(3)国内外相关论文及专利。具体参考了以下材料:[1] 孙玮,无线充电,经济学人,2009 [2] 马勇,无线充电,龙源电子期刊,2008 [3] 魏坤、王卫洁,自制无线充电器,无线电,2008 [4] 王传亮,无线充电技术简介及其监管机制思考,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 黄洁琳,无线充电器设计,山西电子技术,2009 [6] 郭言平,无线充电的关键技术和研究,合肥学院学报,2012 [7] 白旭,基于无线充电的无线传感网LEACH算法改进,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8] 肖志坚,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新型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自动化技术和应用,2007 [9] 郭言平,无线充电技术持续发展,数字通讯,2010 [10] 洪枚,无线充电-- 未来的充电模式,电动自行车,2010 [11] 谢利涛,无线充电技术及其应用,河南科技,2011 [12] 刘阳春,无线充电设备WILD CHARGE ,电世界, 2011 [13] 韩霜,无线充电, 开启移动设备充电新纪元,世界电子元器件,2011 [14] 大秋,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1 2、技术原理 s 项目总体技术原理网络流量控制与应用优化产品可以控制网络中s 所有网络应用和优化网络中的关键业务,能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控制不同的业务流走不同的通道,关键的业务走可靠的通道并保证服务质量,并且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动态调整数据传输,使得网络资源得以优化运用。本项目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而实施的,其操作系统体系构架框图如下:其产品功能实现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对网络报文进行流控制,分类到每个session中,即:根据源IP、目的 IP、协议号、源端口、目的端口五元组,为每个session的 key。第二步: 对报文进行应用层协议识别,即用 DPI 技术,对应用层报文进行业务的识别工作。通过这两步可以将报文根据用户、应用和业务进行分类,利用网络流量控制中的策略设置,对用户、应用、 vlan、时间等条件进行流量的管理。再次通过QoS 来时带宽的优化工作,主要包括限速和流量整形两部分工作。限速:对不同类别的流量按照用户设置进行保证用户的关键业务流量占用的带宽,抑制非关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