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有个哲学家说过:思想依附于人,人是思想的物质承担者。思想解放,思想活跃,人就有活力,工作中就有积极性和制造性。解放思想就是解放人,解放人就是解放 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解放人,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进展。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恰恰证明了这点。 以往课堂主体是老师,学生学什么老师说的算,课堂上老师为了完成任务,不停的提示,甚至学生略微有点疑难,老师就给学生讲解,学生是被动的,不愿学,老师 累学生也累。如何让学生同意学?自己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学校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改革,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定向导学-先学后教 -释疑探究-当堂达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教育界很多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在解放老师方面。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我将新模式与社会上新的理 念相结合,加上自身的实践有了很多感悟。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模式核心就是调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同意学。而这种想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先学后教” 也很类似,那究竟怎样做才是“先学后教”。下面就我教学的实际谈谈我对“先学后教”的理解和运用。 何谓“先学”?——通俗说就是在老师教之前学生自己学习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学生自学。什么时候的自学最有效呢?自学学什么内容?首先老师必须要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任务,根据目标来首先确定哪些是学生预习时应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课堂应解决的问题。因为预习和课堂老师讲解前的自学最有效。明确了问题接下来就是指 导学生“先学”。 (一)、预习时的“先学”。预习时有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设置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老师必需明确清楚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等,不能单纯的以为 就是让学生读读文章就行了,或者解决一下课后题,这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预习也会流于形式。譬如:朗读课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词等都可让学 生预习时解决。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都会加一个问题:读后感,感受不在多哪怕就一点,因为这与学完课文后学生的感受会想成对比,让学生非常清楚的明确自己的 收获到底有多少。学生预习时有预习目标,明确预习任务,预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走弯路,有的放矢。这样的“先学”,让学生的第一步迈得很踏实,也为 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好的基础。预习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给学生,最好是能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特别是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