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何时、如何“反帝反封建”? ——答《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袁伟时 《冰点》3 月 1 日复刊,发表《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2 0 0 6 年 3 月 1 日《冰点》,以下简称《反》文),批判拙作《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2 0 0 6 年 1 月 1 1 日《冰点》),拜读以后,留下四个突出印象:一是力求摆脱拙作惹事以来席卷朝野的打棍子、戴帽子的文革遗风,回归学术讨论的常规;其中夹杂一些引起不少读者不满的非学术用语,可以理解为环境和习惯使然,不必苛责。二是史实错误很多。三是论断未能深思熟虑,逻辑混乱。四是集中了半个多世纪为义和团辩护的各种论据。 当前的辩论,实质是坚持还是摒弃左毒之争。作为研究1 9 、2 0 世纪中国史的学人,有责任针对这些观点,提供史实,为拨乱反正略尽绵薄,让广大读者在比较中作出自己的判断。 对 “反帝反封建”的两种扭曲 家国之恋和喜爱自由,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感情。同其他国家的国民一样,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爱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自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帝反封建”对多数中国人说来,本来是人之常情,愿意投靠外国反动势力出卖国家利益,或甘心做奴隶、奴才的是极少数。但是,有两个现象极为值得重视:一是有些枭雄、权奸以“爱国”名义欺世盗名,以国家、民族的化身自居——“朕即国家”,掩盖其专制独裁统治和其他倒行逆施。二是 2 0 世纪下半叶以降,有些人动辄斥责别人不爱国甚至卖国,为帝国主义或其他反动势力服务。他们以为,只要挥起“爱国”这条大棒,自己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可以压得别人服服帖帖。一大批有志报国的知识分子因此饱受冤屈,甚至家破人亡。 《反》文再次提起“反帝反封建”这个话题,仿佛拙作离开“主题”,否定了“反帝反封建”。因此,我们的讨论必须从什幺是反帝反封建这个常识性问题开始(秦统一后是不是封建制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本文采用中国大陆的习惯说法),以免中国人特别是知识阶层再次沦为棒下冤魂。 首先应该指出, 1 9 、2 0 世纪中国的主题,是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建设一个自由、民主、法治、文明、富裕、独立的现代化国家;反帝、反封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还有其他手段)。这一时期的许多悲剧,都与漠视这一主题息息相关;也只有在这个主题统领下,才能正确理解反帝、反封建的内涵。“反帝”的内涵是反对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反封建”的本义是让国民从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