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笔记 一、 二语习得 1 、什么是二语习得?(p3) 人们学习母语外的一种语言的途径。这种学习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的。 2 、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是什么?(p4) 二语习得的目标之一是对二语习得进行描述,另一个目标是对二语习得进行解释,鉴别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用来解释二语习得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外部因素之一是学习发生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二语习得者必须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听和说)的机会,并且影响学习者对于二语习得的态度;另一个外部因素是学习者接收到的语言输入。内部因素是指学习者的认知机制,而认知机制受学习者的母语、百科知识、交际策略以及它的语言普遍性知识的影响。最后一个内部因素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包括学习者的一些常规因素的差异,比如,学习者的语言学能以及学习动机的不同,另外学习策略的不同也属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总的来说,二语习得的目标是描述二语习得的进程,并且对之进行解释,解释为什么有的学习者看起来要好于其他的学习者。 二、 偏误和偏误分析 1 、偏误分析的作用是什么?(p14) ① 它们是学习者语言的一个显著特色,这就提出了“学习者为什么会产生偏误?”的重要问题。 ②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习者产生的偏误,便于教学。 ③ 学习者在自我改错时有助于学习者习得。 2 、偏误分析的步骤 ① 偏误的辨别 ② 偏误的描写 ③ 偏误的解释 ④ 偏误的评估 3 、偏误归类的方法(p18) ① 按语法范畴归类:我们可以把所有关于动词的偏误聚集起来,然后在我们的案例中识别出不同种类的动词偏误(比如过去时态的动词偏误)。 ② 按识别学习者的话语与重建的目的语的差异的一般方法归类,包括遗漏(漏掉了句中应有的语法成分而导致的偏误)、误用(用一种语法形式代替另一种语法形式)、错序(在话语中,把词语按错误的顺序排列) 三、行为主义和心理主义在看待语言习得方面有何不同?(p 3 1 ) 行为主义: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语言习得就和任何其他种类的习得一样,包括习惯的形成。学习者在对环境刺激产生反应并且随之强化他们的反应来便于他们记忆的过程中形成习惯。因此,习惯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一般认为所有的行为,包括在语言习得中发现的那种复杂行为,都可以解释为以习惯为依据。当学习者有机会练习对一个给定的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时,学习产生了。学习者会模仿正确的语言模式,如果他们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