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课、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课堂设计】 本节以讲授法为主,辅以电化教学手段和地图、活动表格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条件和盛况,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认识,说明对现在有何启迪或现实意义。 1、本节课堂容量大,知识点繁多且旧知识少,因此采用讲授法。 2、采用幻灯片及活动的表格(随讲随贴)作为直观教具,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使学生对板书和比较繁杂的知识点有一比较深刻的印象。 3、本课涉及如"伊朗的称呼"、"佛教传入我国" 等知识,但量很少,为了启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采用提问方式。 4、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对我们现在的启迪" 这一问题,教材中没有要求。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提问和归纳的方式进行。 5、通过对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的讲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要虚心接受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生产技术;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是一个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的过程,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也使我国文化传入欧非,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要平等对待各国人民,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 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唐朝对外海陆交通路线;唐和朝鲜的往来;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以及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作的重大贡献;唐和波斯的关系,唐和大食的关系。 二、思想教育目标: 1、唐朝时候,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2、唐朝时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影响;我国又善于学习各国之长,进一步促进了自己经济、文化的发展。 3、我国的丝绸、瓷器、纸张运往波斯,又从波斯运销西方,我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传到大食,又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我国经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 4、唐朝对外交往的空前繁荣,对我们现代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三、能力培养目标: 2 1、通过分析"唐和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盛况" 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联系世界史讲述唐和朝鲜、日本、中亚、波斯、大食的关系, 培养学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条件: 1、国家安定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