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渣压力焊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11、12X楼电渣压力焊经自检和接头抽样送检结果分析,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检:上下轴线偏移、接头处弯折、焊包薄而大、焊包有气孔,夹渣、焊包下淌、接头结合不良: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此类现象较少,一般现场直接割除后重新焊接。接头抽样送检:部分楼层检验批试验拉伸强度达到450~580mpa区间在接头焊缝处断裂,非母材断裂,经复检或楼层缺陷接头割除再抽样送检合格。针对上述缺陷,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做法如下。上下轴线偏移产生原因;焊接钢筋端部有扭曲变形现象或夹具安装不正确,没有夹好钢筋;夹具挤压力过大,造成钢筋错位。焊前晃动已夹好的钢筋,使上下钢筋错位,夹具本身已变形或扭曲。预防措施;焊前应先检查钢筋端头,不顺直的部分应切除或矫正,安装夹具要正确,持上下钢筋同心后,上下夹钳才能同时均匀夹紧钢筋;夹紧钢筋后严禁晃动钢筋,以免上下钢筋错位或夹具变形,扭曲,操作前先检查夹具是否变形及夹钳是否紧固,不能用的夹具,夹钳应及时更换或修理。接头处弯折产生原因;焊接后夹具折卸过早,接头处溶融金属没有完全固化,接头的强度和刚度都还很小,不能支撑上部的钢筋。焊接时未注意扶持上部的钢筋,在焊接或卸夹具时,上部钢筋晃动而造成接头处弯折。预防措施;一套电渣压力焊机应配置5~6套夹具,目的是保证接头焊接完毕后停歇30s以上再拆卸接头夹具,这不仅便于焊接工具周转,接头降温缓慢,同时也可使接头在拆卸夹具时增加一定强度和刚度,避免上部钢筋向下歪斜,另外,焊接时工卸夹具时应用手扶持好上部钢筋,以免上部钢筋晃动,造成接头弯折。焊包薄而大产生原因;挤压过程中,挤压速度过快且压力过大,把熔第1页共4页融的金属液体过快的挤向四周。焊接电流过大或挤压过程的时间过长,使钢筋熔融的金属液体过多,从而造成挤压后焊包薄而大。预防措施;挤压时应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部钢筋把熔融的金属液均匀的挤压到钢筋周围,形成薄厚均匀,大小适中的焊包。因电渣压力焊的热效率较高,其焊接电流比闪光对焊的电流小一半,宜按钢筋端头的的截面面积确定焊接电流(一般取0.8~0.9a/mm2)。如果电流过大,会造成钢筋熔化过快金属熔液过多,所经以要选好焊接电流,另外,焊接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参数,一般焊接16mm的钢筋,焊接时间为18s;钢筋直径每增加2mm,焊接时间相应延长2s。如果焊接时间过长,也会导至钢筋熔化过量,造成焊包过大。接头结合不良,焊包过小或无包产生原因。焊接前没有调整好夹头的起始点,使上部钢筋不能完全下送到位,与接头处不能完全结合,下部钢筋伸出钳口的长度过短,使熔融金属液体不能受到焊剂的正常依托,焊剂盒下部堵塞不严,使焊剂部分泄漏,金属液体流失,焊接时间短,焊接电流过小,顶压前过早断电,都会造成钢筋熔融量过小,使钢筋不能完全结合,有效排渣,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焊包。预防措施;焊接前调整好夹头的起始点,保证上部钢筋能完全下送到位,安装夹具时,下部钢筋出钳口的长度不不于70mm,保证伸出焊剂盒不小于60mm,使熔融金属液体有足够的焊剂托裹,使上下钢筋能够正常结合;填装焊剂前焊剂盒底部要用布堵塞严实,以免焊剂从缝隙泄漏,焊前选好焊接电流,并控制好焊接时间,应在挤压过程开始的同时截断电流,保证钢筋能足够熔化。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产生原因;钢筋端面不平整,在挤压时不能把熔融金属液体均匀向四周排挤;焊剂填装不均匀或焊剂有杂质,不能形成均匀的渣池,电弧电压过高,产生偏弧现象,使钢筋的端面不均匀熔化,没有呈微凸形,钢筋熔液一侧偏少或偏多,焊接时间短,钢筋熔化不完全,部分钢筋端面熔化量不足,焊剂盒堵塞不严,熔化金属流失,形成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现象。第2页共4页预防措施;施焊前检查钢筋端面是否平整,不平整的应切除或矫正,安装焊剂盒时应保持钢筋居于焊剂盒中心,钢筋周围均匀填装焊剂,对回收的焊剂应除净杂质后再用;焊前选择好合适的焊接参数,控制好焊机电弧电压,一般在进入电弧稳定燃烧过程时,电压为40~45v,当进入造渣过程时,电压为22~27v;掌握好焊接时间,使钢筋完全熔化,填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