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 能明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 能概述分子的基本特征。3. 能用微观粒子 ( 分子、原子 ) 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学习重点1. 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2. 用粒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 从前 , 有一个贫民路过一个财主家 , 正巧财主家在做饭炒菜 ,香味四溢。财主问贫民 :“ 你嗅到气味了吗 ?”“ 嗅到了。”贫民答。“那好 , 请给钱。”贫民莫明其妙。财主解释道 :“ 香味是炒菜时发出的 , 是菜的一部分 , 当然该付钱。”贫民无可奈何。恰巧 , 阿凡提路过 , 问明事由后 , 立刻取出两铜板 , 敲打撞击发出声音 , 阿凡提问财主 :“ 听到声音了吗 ?”“ 听到了。”财主答。“那好 , 请给钱。”阿凡提进一步解释道 :“ 声音是铜板发出的 ,既然听到了声音 , 当然也该付钱了 !” 财主哑口无言。我们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 , 那么财主的话有无一定的科学道理呢 ?探究问题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 完成课本 P48 实验 3-1, 填写下表 :2.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 那它的质量和体积如何呢 ? 阅读课本 P48最后一段 , 通过几个数字表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 即分子具有微粒性。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很小3.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 完成课本P49“ 探究”部分的实验 , 并填写下表 :实验组号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论123溶液没有变色溶液变红烧杯 A 中的溶液变红 , 烧杯B 中的溶液不变色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 B 运动到烧杯 A 溶于水成氨水 ,使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1) 实验 : 将品红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 现象是 , 。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水的蒸发、樟脑丸的消失、气味的散发、物质的溶解等。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 温度越高 ,分子能量越大 , 分子运动越快4.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间隔 ? 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1) 实验一 : 将一碗豆子和一碗米倒在一起 , 会等于两碗吗 ?理由是什么 ?不会 , 因为豆子和豆子之间有间隙 , 有些米进入了间隙 ,导致总体积减小。(2) 实验二 : 将 50 mL 酒精和 50 mL 水混合在一起 , 会等于100 mL 吗 ? 为什么 ?小于 100 mL, 因为分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