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这一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经验习得 B.教学科目 C.预期学习结果 D.社会改造 2.下列不属于课程特点的是( )。 A.普及性 B.基础性 C.全面性 D.科学性 3.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来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这是指(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任务 D.课程目的 4.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的是( )。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D.课堂管理的需要 5.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开发 6.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7.(2012年真题)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深入浅、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A.螺旋式 B.单一型 C.活动型 D.直线型 8.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 A.教学标准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课程标准 9.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是( )。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10.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12.在我国,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取( )。 A.认定制 B.国定制 C.审定制 D.选定制 1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14.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 15.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拉尔夫•泰勒 B.斯克里文 C.夸美纽斯 D.洛克 16.(2012年真题)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