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要点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一、新课程的背景 1 .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本质是什么有三种观点: (1 ).课程是知识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而且应该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 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并付诸实践时,其一般特点有: ①.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 ②.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③.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④.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而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2 ).课程是经验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 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其一般特点是: ①.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②.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③.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3 ).课程是活动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这种观点的特点是: ①.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 ②.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③.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 ④.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 .课程的作用 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要赋予学生为发展潜力、发挥才能、把握命运所需要的思维、判断、想像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即把课程教学看做是一种与学生个性不断成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在历程。 3 .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 (1 ) 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 (2 ) 是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变得消极、沉默。 (3 ) 是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 ) 是失去了活泼、开朗,封闭自己。 4 .课程改革的目标 构建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是: (1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