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断路器的发展历程 ( 入行多年,最近闲来无事,写下一些自己的拙见。) 阶段一:联合设计年代。 仿造苏联老大哥的塑壳开关,产品主流是 DZ5而后 DZ10而后 DZ20等等。 DZ5 DZ10 DZ20 这一阶段,在国营体制下,有原机械工业部组织各个国营大厂的专家,搞联合设计。图纸定型,型式试验做完后,搞定点厂,发生产许可证,有资格的企业才能生产这些产品。 个人一直以为,温州电器的崛起,某种意义上带有一种无奈,在那个年代,一方面,市场的呼声愈发高涨,另一方面这些心灵手巧极富商业意识的人,却被视为个体户,获得许可以正式生产产品,被视为妄想。一定程度上,是受这种体制压迫,才使得温州企业开始走上“回收旧货,翻新销售,仿冒制造”的原罪道路。 直至今日,这些动辄数万平米厂房并包含顶级制造装备的企业,仍在为昨日的失足而赎罪。 这个时代最后的辉煌,留给我的记忆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天安门庆典工程中,广场照明和金水河的电源设备中,采用的仍是DZ20的开关。 阶段二:嘉兴电控与常熟 尽管前者近年依然没落的近乎无人知晓,但说起中国的低压电器,这两个单位个人以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前者的TO TG系列产品,引进自日本寺崎,在那个225壳架开关长达 30多厘米的时代,这系列的产品,将尺寸近乎缩短了一半,这个产品敲响了仿苏联产品DZ20 DZ10 等撤退的金鼓。 TG系列 常熟,唐春潮老师带着仿制自日本三菱的CM1系列产品,南北东西的穿梭在设计院之间,当时的变压器容量开始逐步增大,相应地,对更高分断能力塑壳断路器的需求愈发迫切。经济的起飞,带来用电量的急速增长,这种趋势,成就了常熟,带来了国内的第三代塑壳断路器产品。 CM1 顺便说一句,设计院在那时被推上了市场的前台。成为低压电器市场腾飞的主将之一。上图费....好像也是这时才开始的. 阶段三:三菱系的天下 三菱NF系列塑壳断路器,被国内一波波仿制,常熟、北京人民电器厂,天津低压电器厂,遵义长征九厂。以及后来的杭州之江等等。好像上海人民当时一直耽搁于生产 ABB给许可的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然后又闷声不响的制造了类似施耐德的NS系列产品的断路器。 三菱 NF系列 市场大了,国外的施耐德,ABB,西门子,穆勒,海格、奇胜也就都来了。 三菱,我是一直有些幸灾乐祸,这个日本单位好像一直没有怎么进的了正式市场主流。不过不能否认的是,他的产品像后期的PSS系列塑壳,在国际上,还是有点 NB的无论我多么厌恶大洋彼岸的那个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