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1 GPA简介 GPA是英文Grade Point Average的总称,也被称之为平均绩点,它反映了你在大学中的学习成绩。它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即你选过的所有课的课程绩点的带权平均,权重为该课程的学分。比如一个人一学期选了5分的高等数学得了A,4分的大学英语得了B,2分的比较西方政治制度得了C-,那么该同学这学期的绩点为(5×4.0+4×3.0+2×1.7)÷(5+4+3)=2.95。等第与绩点的换算方法如下: A A- B+ B B- C+ C C- D D- F 4.0 3.7 3.3 3.0 2.7 2.3 2.0 1.7 1.3 1.0 0.0 其中D-代表补考及格,F代表 FAIL,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像我对面寝室的一个土鳖问出诸如“为什么没有E档” 之类的问题。那么复旦的老师是如何给等第的呢? 教务处提供了这样一个换算表: A:90~100 A-:86~89 B+:82~85 B:78~81 当中的背不出了„„ D:60~62 F:60以下 之所以背不出这张表,是因为这张表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复旦很少有老师严格按照这张表给分,因为这样给是会出问题的——比如今年的高等数学B期末考试,要是按这张表给的话,相信整个经院没什么A类了,倒是会 F了一大半。复旦的大多数老师们懂得这个道理(注意,是大多数,不是全部),因此他们在给成绩的时候不会参照这样的换算表。 但是复旦的教务处有一硬指标,即一个班里获得A类(A和 A-)的人数必须严格小于等于该班人数比例的30%,如果要给超过30%的A类成绩,必须向教务处打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从目前的趋势看,教务处对此限制越来越严格,也就是说良心发现的老师们的申请基本是无法被批的。这几年来教务处对学生绩点的限制变得严格了起来,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复旦学生的总体绩点将比往年略有下降(这一点在后面的课中会再次阐述)。 那么,获得一个高的 GPA到底有什么用呢? 1. 奖学金 这点我还是比较看重的,因为爸妈不准我乱花钱,有了丰厚奖学金就可以爱怎么花怎么花,复旦大学的一等奖奖学金是 8000元,这比出去做家教来钱快得多也轻松得多了,至少,在我们富得流油的保险系,是这样的。而经院的其他专业,可能就不是这种情况了。 2. 直研 经济学院直研对绩点的要求在 3.6左右,事实上最后直研的人并不多,我也并不觉得经院读研有什么意思,留在复旦读研就更没意思了。但是有些院系还是比较推荐直研的,多数是理工类的专业,直研的绩点要求大约在 2.7~2.8。不要以为 2.8很好拿,你在经院拿 3.6,到那里去未必就一定能拿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