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VIP免费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_第1页
1/22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_第2页
2/22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_第3页
3/22
一.名词解释: 1. 建筑型制: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某一类型建筑物在平面、空间布局、材料、结构方式及造型艺术处理上的英武格局。建筑型制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有定型性和稳定性。 2. 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早期的国王陵墓,其形式源于对当时国王长方形平台式住宅的模仿。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地上部分是用砖或石砌成的长方形台状,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通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3. 牌楼门(Pylon) :埃及庙宇的大门,是一堵厚重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楣梁,刻有双翼的太阳,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可通置门楣。门的两侧紧贴墙向处插长予及旗杆等装饰物,墙面阴刻象形文字及图画。 4. 方尖碑(Obelisk):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5. 柱式(Order):长时期希腊建筑艺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石头的梁柱结构的柱子、额枋和檐部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 世纪,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做法,即各部分之间以及柱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套做法被后来的罗马人称为柱式。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特点,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经维尼奥拉的总结而程式化。 6. 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 世纪的古希腊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并进行适当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以取得秩序和美,并最早在理论上予以阐述,而称为希波丹姆模式。希波丹姆也被后人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较小。典型城市是希波丹姆设计的米利都城。这种模式对后世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7. 希腊叠柱式:希腊化时期的市场或广场上出现了许多两层高的敞廊,下层用比较粗壮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爱奥尼克柱式,上层的柱子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层的柱式都具备完整的柱子、额枋和檐部三部分。这种做法称为希腊柱式,受其影响产生了罗马叠柱式。 8. 肋架拱:最早出现于 4 世纪的罗马,在券拱结构中一系列发券之间架设石板,区分拱顶的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自重,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