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西欧中世纪建筑 ①早期基督教时期——从巴西利卡到拉丁十字的演变 ②罗曼时期/罗马风时期(Romanesque) ③哥特时期(Gothic) 1)巴西利卡(Basilica):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 ①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形制: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央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结构简单,用木屋架、楼盖轻,所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这种建筑内部疏朗,便于群众聚会,所以被中式群众性仪式的天主教会选中 ②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形制:在古罗马式巴西利卡的基础上规定,在举行仪式时,信徒要面对耶路撒冷的圣墓,所以圣堂必须在东端。大门因而朝西。随着信徒增多,在巴西利卡前造了一所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是洗礼池,柱廊特别宽,给半信半疑的望道者使用。圣坛市半圆形的,用半个穹顶半个伞形屋顶覆盖。圣坛之前是祭坛,祭坛之前又是唱诗班的席位,叫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人数增多,后来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大一点的也分中厅和侧廊,高度和宽度同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十字形平面,纵横两个中厅高出。从上面俯视,像一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得多,因此叫拉丁十字。为了收藏圣物或圣骸,在圣坛外侧,按放射形建造几个凸出的小礼拜室,又为了避免大量外来的香客妨碍教堂内修道士的日常宗教活动,用一道半圆形的环廊把这些小礼拜室同圣坛隔开,教堂东端因此复杂多了,也有教派把它们造在横厅东侧,与圣坛平行。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见采光塔。 实例: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 2)罗曼(Romanesque)建筑:即罗马风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个钟楼,为减轻建筑体型的封闭沉重感,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券拱技术,如半圆拱、十字拱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墙体巨大而厚实,窗口窄小、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又较大的空间变化,内部空间阴暗,有神秘气氛。 实例:比萨主教堂群 结构上的不足:①拱顶的平衡没有明确可靠的方案,拱顶很厚重,不仅浪费石材,且连带着墙垣也很厚重,窗子小,内部昏暗而外观封闭。②内部空间较狭隘。③堡垒般粗苯的外形,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把教堂作独立斗争的纪念碑来装饰和赞美城市的愿望。④中厅两侧的支柱大小相同,开间大小套叠,形式不够单纯。⑤用了骨架券后,每个间的十字拱顶因对角直径较大的券高于四边直径较小的券而中央隆起,空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