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建筑企业科学管理实论》有感八冶一建公司副总经理刘秉文在集团公司的号召下,我有幸拜读了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先生的著作《建筑工程企业科学管理实论》一书,这本书深刻的阐述了我们建筑行业的科学管理方案,是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与以往的管理著作不同,它结合老国企中建五局的实际情况,本着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众多问题,迎难而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我们公司以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鲁贵卿先生是在中建五局面临“资不抵债、举步维艰”的时候临危受命的,这对他本人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直以来全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建筑国企所面临的困境更大,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摆脱中建五局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快速提升企业的信誉度。鲁贵卿用事实说话:自2003年以来,他结合企业实际,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总结,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高屋建瓴,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工程科学管理体系,以10年的励精图治实现了企业规模效益指标85%的增长曲线,创造了“中建五局现象”的神话,这一惊人的发展态势给全国建筑企业树下了成功的典范。读罢全书,感触良多。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二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关于人力资源,这对每个公司而言都极其重要。但是关于怎样用人,怎样识人,怎样留人,中建五局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中建五局在人才的问题上提出了重要的“都江堰三角法则”,这个法则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系统的将员工和企业整合起来,构建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人力资源核心理念、政策和管理实践等要素的协调运用,实现人与岗位、人与组织、组织与战略的有效契合,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江堰三角法则”明确了三点,即疏导是根本、人人皆可成才,团队永恒。“疏导是根本”就是说要将人灵活的运用起来,疏通起第1页共10页来1才能激活人力资源,再配合相应的奖励约束机制,可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人人皆可成才”是说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平淡的石头能够成为都江堰的中流砥柱,首先在与建筑者的雕琢和打磨。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能量。“团队永恒”就是打造高效团队,构件简单明朗、分工协作的人际气氛,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正是做到了这三点,中建五局的基本人才培养机制就已经形成了,人才紧缺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在人才方面第二个对我有启发的是。“七成定律”。“七成定律”强调候选人能具备应征岗位70%的要求就可以使用了。这确实是大胆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却用事实证明了其可行性。鲁贵卿先生有次去北京公司了解工作,北京公司的总经理诉苦缺少优秀的项目经理,但是在查看了员工名册后发现,有部分员工完全可以胜任项目部经理,只是工作时间段,资历少。在听取鲁贵卿的建议后北京公司总经理在重点培训四人一段时间后大胆任用,其中有一个人把一个可能亏损过千万的工程干成了盈利项目,另有一人在项目的实测实量考评中被评为业主华北区域第二,北京区域第一。这是一个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等到成熟了之后用他,他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就缺少了激情。但当一个人在具备岗位70%能力的时候用他,他肯定会用100%的激情和干劲去弥补30%的不足。正是从这种人才观出发,中建五局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了自己明确的人才评价法测,促成了企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当前我们公司也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虽然我们通过“导师带徒”等一系列方法培养新员工,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人才的空缺还是比较大,那么学习借鉴中建五局的方法或许可以缓解当前的许多矛盾。企业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我们只有在吸收先进资源的同时,不断锐意进取,把人才合理,大胆的运用,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于企业的文化,中建五局有效的结合中国古代文化、中建文化2以及湖湘文化的精髓,创建了其核心主流“信·和”文第2页共10页化。“信·和”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即“信心、信用、人和”,“信心”指个人做事要有冲劲,有能够做好的气魄和胆量,“信用”对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