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流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TCD自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明以来,这项技术在临床的使用不停扩展。但检查程序、需要检测的血管数量、常规使用的深度范畴以及报告形式各有不同。鉴于血管检查的重要性,有必要制订原则化的检查程序和诊疗原则。1 完整的诊疗性TCD检查技术TCD 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Rune Aaslid 报导了运用单通道频谱 TCD 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办法,操作过程中使用了颞窗、眼窗、枕窗及下颌下窗(图 1A、B)。完整的 TCD 检查不仅要评价双侧脑血管,还要运用上述 4 窗分别探查前循环和后循环的血流状况。颞窗普通是用来探查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ICA)终末段或颈内动脉C1段的血流信号。眼窗用于眼动脉(OA)和颈内动脉虹吸部检查。枕窗则通过枕骨大孔来观察椎动脉(VA)远端和基底动脉(BA)。脑血流动力学应当被视为一种内部互相依赖的系统。尽管每段血管都有自己的特定深度范畴,但是应当意识到它们的形态学体现、血流速度以及搏动状况会因解剖变异不同,因 Willis环或其它部位的血管出现疾患而受到影响发生变化。无论是脑缺血还是存在卒中风险,以及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或有痴呆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施行完 整 的 诊 疗 性 TCD 时 , 均 应 检 查 双 侧 的 脑 动 脉 , 涉 及 : 大 脑 中 动 脉 M2 段 ( 深 度 30 ~ 40 mm),M1段(40~65 mm),大脑前动脉A1段(60~75 mm),颈内动脉C1段(60~70 mm),大脑后动脉P1~P2段(55~75 mm),前交通动脉(AComA)(70~80 mm),后交通动脉(PComA)(58~65 mm),眼动脉(40~50 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 mm),椎动脉(40~75 mm),基底动脉近段(75~80 mm)、中段(80~90 mm)、远段(90~110 mm)。尽管没有额外规定一定要对血管分支进行检查,例如大脑中动脉的M2段,但只要诊疗需要就应当实施完整的TCD检查。由于头颅大小不同及存在个体差别,上述各段血管的检测深度彼此之间会有重叠,或者位置比叙述的更深,例如BA近端深度可能达成85 mm等。为了缩短使用频谱TCD寻找声窗和鉴定各个血管节段的时间,经颞窗及枕窗检查开始时可将功率调至最大并采用较大的取样容积(例如,输出功率100%,但不要超出720 mW,取样容积10~15 mm ) 。 尽 管 这 种 办 法 表 面 上 违 反 了 最 小 剂 量 原 则 ( as low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