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度模型流程成熟度模型( BPMM )是公司在流程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应用、保障机制、理念文化等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是用来评定公司流程管理现状的惯用工具。流程成熟度模型共分为五个阶段:流程成熟度模型第一阶段:管理制度化在这一阶段,公司基本上没有流程概念,一切以制度为指导,保障业务操作。按制度办事是公司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公司通过多个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根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解决多个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这使得公司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原则化。公司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含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制度化管理阶段公司组织架构依靠职能建立。强调个人特长和单兵作战能力。岗位设立不明确,因人设岗,依靠能人。公司的绩效考核依靠三张表: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只关注财务层面的指标考核,因此使公司过分关注某些短期行为而牺牲某些长久利益。公司绩效依靠财务报表进行考核,员工绩效重要根据领导的主观经验及判断。那么在这一阶段公司都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呢?首先,管理制度臃肿、不健全;制度管理未体系化;经验管理占有较大比重;管理制度不科学,难以执行落地;另首先,业务操作重要依靠经验及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某些操作经验或技巧只能通过人教人的形式进行传递,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二阶段:部分流程化现在,国内大部分公司处在这一阶段,公司对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某些核心业务实现了流程化。随着 BPR 理念在中国的引入,某些勇于创新的公司开始了 BPR 之路,他们聘任专业的咨询公司和实施团体对公司内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诊疗及优化(重要关注部门内部流程,未考虑跨部门的流程),对于带有表单及可量化的业务流程,使用信息化工具对流程实现固化。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内控风险管理、知识管理等众多管理体系各自为政,每个主管部门都有一套自己的业务流程,同一种业务,在不同部门的管理体系里的流程描述是不同的。流程的体现形式也是多个多样的,没有一种统一的原则而言,难以形成科学规范化的流程图。常见的有:epc,泳道,逻辑关系等。第二阶段的组织形态体现为从职能化向扁平化发展。公司管理层次减少,控制幅度扩展;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容易成长。 公司的绩效考核模式从业务部门层面制订业务 KPI 指标。KPI 指标与 IT 系统集成,实现了系统自动取数。第二阶段还没有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