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课堂教学大赛信息技术类教案.5.8《多重循环》教案课题序号14授课班级高二(3)授学时数1授课形式讲授、讨论授课章节名 称《多重循环》使用教具多媒体、上机教学目的1、理解循环嵌套的含义及基本构造;掌握使用循环嵌套设计程序的基本办法。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的能力。3、人生就是一种循环,我们每天都在循环做同一件事学习。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教学难点循环嵌套构造的应用。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补充打印星星图案课外作业完毕来自星星的三角形程序设计教学后记亮点:1、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上机实践,验证代码,亲自去体验程序的执行过程,感知程序。2、使用《来自星星的四边形》小游戏来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循环嵌套的爱好,调动了学习主动性。3、动画的方式演示循环嵌套执行的过程,让学生更透彻的掌握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局限性:学生的学习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小组竞赛环节,有同窗不能跟上整组节奏。改善方法:针对这一状况,我会在课后对这些学生主动进行跟踪辅导,让学生课前课后观看微课视频。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安 排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师生互动情境引入情境:演示小游戏 《来自星星的四边形》,让学生体会输入不同的数值从屏幕上显示不同行数的星星。任务一:运用所学的循环构造,输出 3 行 10 列的星星。师: 演示游戏《来自星星的四边形》,启发学生思考。生:参加小游戏,并思考如何实现游戏功效。 自主探究上 机实 践(一)上机操作,使用 3 次循环语句输出 3 行星星。重要语句: 思考: (1)如果有了更多行数的星星我们该怎么办? (2)我们在重复的进行什么样的操作?生 : 上 机 完毕 任 务 一 。思考问题。师 : 提 出 问题 , 启 发 学生思考。新知当我们要重复执行某些语句组时,我们使用循环构造程师: 解说循for(i=0;i<10;i++)printf("*");printf(“\n”); //第二行 10 个星号for(i=0;i<10;i++)printf("*");printf(“\n”); //第二行 10 个星号for(i=0;i<10;i++)printf("*");printf(“\n”); //第二行 10 个星号3 次for循环构建序设计方式,而当我们要重复执行的循环体包含一种完整的循环构造时,此时产生了循环嵌套。一、循环嵌套的定义:一种循环体内又包含另一种完整的循环构造,称为循环嵌套。这个嵌套重复下去,就是多重循环,也称为嵌套循环。三种循环(while 循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