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旅游法规中的旅游合同通常指狭义的旅游合同。狭义的旅游合同指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旅游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分则中的“租赁合同”(住宿)、“委托合同”(代理)、“保管合同”(行李服务)等都是旅游服务合同可以参照适用的有关法律规定。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遵守法律和维护道德,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合同自愿原则是《合同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的基础是平等原则。 在法律适用方面,根据公平原则可以对法律规定的空白进行填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某些事项若合同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根据法律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也可根据公平原则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所谓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由法律给予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因民事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与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样,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因民事主体的不同而不同。 公民(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公民(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谓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达到法定年龄,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称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所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只具有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以进行某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地进行全部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四十二条规定“: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所谓无民事行为能力,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设定义务的资格。《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