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桥的前世今生作者:吴佳佳来源:《红岩春秋》第 06 期 重庆,山水之城。山势险峻,两江围绕,几番风光,也几多阻隔。曾几何时,特殊的地形地貌,让人们艰于出行,也让这座都市难以拓展,因此不得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如今的重庆,座座虹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桥,已经和这座都市的发展血脉相连,息息有关。 据重庆桥梁协会统计,重庆地区现在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总数在 1 万座以上,先后建成了一批特大跨径桥梁。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上已建成的道路桥 73 座,轨道交通桥 4 座,铁路桥 15 座。种类上,重庆有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持续钢构桥、T 型钢构桥等多个桥型,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重庆桥梁数量之多、型式之全和建造技术雄居全国前列。正如国际出名“”桥梁建筑工程大师、美籍华人邓文中所言,重庆是名副其实的 桥都 。 这些桥梁不仅是装点都市的景观,也承载着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重任。桥梁建设,是都市建设的一种重要环节和真实缩影。从困于两江到破天堑建大桥,从迎来建桥高峰再到新时期建设蓝图,重庆的发展得益于大桥的铺架,而大桥的修建,见证着重庆区域联动、经济腾飞和社会变迁的全过程。 大桥之前 “”在 桥都 重庆,其实早在当代化大桥出现之前,勤快的山城人民就已经在山水间架起了一座座各式各样的古桥。乌江上游、渝东南地区以廊桥著称,渝东北则多索桥。而这些古桥中,以石拱桥最为常见。重庆地区 V 形河谷较多,石料丰富且强度高,故山城乡间溪上便有了石拱“”桥的诸多身影,其中不乏典型之作。建于北宋年间的荣昌施济桥,清代即有 川东保障 之称,自 1929 年始成为成渝公路必经之桥;位于万州城区的万安桥,建于 1926-1929 年,是全国跨径最大的砖拱桥。在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市区的近代桥梁重要还是根据都市道路、公路建设需要而修建,它们分布广、跨径小,桥型仍以石拱桥为主。如位于北区干道的一号桥,是当时重庆都市桥梁中开工最早、规模最大的桥梁,于 1927 年开工,但因技术有限,修了 25 年才竣工。而建于 1930 年的化龙桥则是重庆第一座公路石拱桥。 重庆古桥自有风韵,近代桥梁则融入早期都市建设,但面对江水凶险,又该如何出行呢?始终以来,重庆人为哺育他们的两江所困,来回两岸只能靠渡船。从江北城到朝天门码头,每天来回的木船,成为这座都市寻常的交通工具。这些过江木船普通可搭乘 10 多人,全靠人力划桨,如一路顺利也要 1“个多小时。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