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哮病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二、概述哮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等失调,引动内伏于肺的痰气而阻塞气道,使肺气不得宣降。以忽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重要体现。相称于西医支气管哮喘:是由多个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加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三、诊疗(一)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2)呈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6)胸部 X 线检查普通无特殊变化,久病可见肺气肿征。2、西医诊疗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1)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和或自行缓和。(4) 除外其它疾病所引发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 临床体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含有下列 1 项实验阳性: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激发实验阳性;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 FEV1 增加≥12%,且 FEV1 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 2 周)变异率≥20%。 符合 1~4 条或 4、5 条者,能够诊疗为支气管哮喘。(二)病期诊疗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忽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减少为其特性,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七天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3、缓和期:指通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效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 3 个月以上。(三)证候诊疗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冷,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