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忆读书》有感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什么时候读的。读后的感受。二、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的事。(可分多段)四、总结体会,感受。(情节丰富人物如生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读《忆读书》有感20XX年10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忆读书》。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这篇课文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冰心奶奶总结的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作者自少时读过的各种各样的书以及读后的感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等。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艺作品;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作品,都能使作者随着故事人物喜怒哀乐,不能自已。最后,作者还提到了她多年来的读书经验,她不仅教会了我们怎样挑选、比较书,还勉励我们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实,我也喜欢读书。只不过,我倒不像冰心奶奶那样这么小就开始自己读书,而是整天缠着爸爸讲故事。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听遍所有的故事,我总是认为爸爸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可是我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呀。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故事给我的儿童时代增加了许多美好回忆。例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西游记》里正义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等等。总使我听得心动神移、津津有味。有一次,我在幼儿园表现好,老师奖了我一枚红花。回家后,妈妈问我想要什么奖励。谁知,我竟脱口而出,说道:“我要听爸爸讲故事。”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但笑过后,大家又表扬我,小小年纪就热爱文学,将来可就要当作家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能陶冶性情,有助第1页共5页写作,增长知识,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我们不仅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还要学会挑选、比较书。一本好书,就是内容丰富,人物如生,满带真情实感和语言质朴浅显的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有什么不好呢。第二篇:读《忆母亲》有感读《忆母亲》有感《忆母亲》,作者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高密,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XX年获茅盾文学奖,20XX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童年无疑是艰苦的,食不果腹,这也许便是他的作品中为何隐隐透出一种当时中国农村的辛酸。他正视着社会之恶,认识自我之丑,描写着人类的种种弱点,但笔锋下所向往的无不是人性的种种美好,生活的富足与尊严。而《忆母亲》这篇文章则是全篇主要以尊严为主题写下的回忆。《忆母亲》中莫言写道:母亲捶打着野菜,本该难过哭泣的她嘴里却哼着一首小曲,又写一位贝鲁特老太太在自己的国家遭受炸弹袭击后仍拥有着顽强意志与誓死守卫家园的决心,莫言在文中的评价是: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翻腾着,让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而后,又引出在饥饿岁月里父亲与爷爷对自己的教诲,那时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对莫言以及村里其他的小孩说谁学狗叫最像,就把这块豆饼给谁。当时的莫言确实这么做了,并且与其他的小伙伴像饿狼一般争抢那块豆饼,这在父亲、爷爷,以及成年后的莫言看来,都是极其丧失人格尊严的,但那时的莫言并不懂得,只因还是孩子,觉得山珍海味远远比为了保持尊严而去吃的草根树皮要好吃的多,只是单纯地认为父亲与爷爷的话里透着一种尊严。长大后的莫言理解到这不仅仅是人的尊严,还是人的风度,更是人活着存在于世上的方式: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童年的启示带给莫言很大的感触,也带给我深刻的领悟,母亲、父亲以及爷爷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尊严。母亲的尊严是她第2页共5页还有快乐的权利,她还能在那个艰苦岁月里坚强地活下去,父亲和爷爷的尊严是他们存活在这世上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