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不确定的世界》有感——戚瑞炜onepart1这本书是我在田老藏书阁中借的第二本书,相比于第一本《巴菲特之道》充实的三天而言,这本书在我的手中停留的两周可谓是“历经坎坷”。与《巴菲特之道》相较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更为宽广,内容更为丰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这本书的单一的针对性并非十分强烈,不同于《巴菲特之道》此书通篇介绍投资的各种方法技巧与运用心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杂而不精,恰恰相反,作者游刃有余地将他所阐述的想法与他所经手处理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其中又贯穿着一些专业知识的分析与解读,真可谓让我“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在阅读此书的时候能真切地去了解美国政界与商界发生的重大真实事件以及其中重要参与人员的解决过程;“恨”是因为在理解书中所讲内容同时又必须要熟练运用和转换之前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知识,比如西方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导论、概率论、统计学、管理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在第一遍通读此书的时候不禁令我有些头疼。历时两周,熟读三遍,我反复思考才敢下笔写出这篇读后感。因为我所写的每一篇读后感都是充满着个人的真情实意,我要思索出我到底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我花费时间阅读这本书究竟能让我有何提升,而不是东剽西窃,流水帐一般把全书内容记录了下来却没有留下过自己思考的痕迹,这不仅是对田老师无私拿出个人藏书的真心实意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与交代。《在不确定的世界》全书一共十四章,开篇为作者自序。老实说,一开始借这本书是冲着此书的“噱头”——作者是罗伯特·鲁宾,1995年——1999年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现任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书中真实地披露了克林顿时期全球政治、经济决策的内幕。但当我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并非徒有其表,书中的每句话都不是徒劳无功,每一段第1页共14页文字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深意,而且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止不住地去思考一些与他所讲事情相关的一些问题,而当我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有些问题我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的回答,而有些问题作者好像欲言又止没有给予解释,当我再反复去咀嚼那宝贵的文字时却不禁陷入深思,或许作者正是想留给读者一些思考与揣测的空间。正如沃伦·巴菲特的评价:“这是书中极品,作为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无人能及。此书是他多年工作的智慧结晶。对所有那些想知道当政治与经济发生交集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这本书十分值得一读。”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政界与商界的一些真实内幕,全书以作者自述为主线,讲述了他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艰难抉择,以及后来又从政界谢幕回到商界的传奇一生。罗伯特·鲁宾一直是美国金融系统的主要人物。他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时期的一个关键政策主导者。在这本书里,罗伯特·鲁宾对美国近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精辟锋锐地分析,同时又引导读者对市场导向和全球经济风险做出全面连贯的思考。鲁宾的人生哲学就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概率思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金融生涯和政治生涯。在处理亚洲、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联邦政府信誉危机、股票市场的降、后“9·11”世界的挑战和正在进行的财政政策的争辩和其他重大经济政治事件中,都可以看到罗伯特·鲁宾对这个人生哲学反反复复而又恰到好处的应用。这本书部分是政治回忆录、部分是说明性的政治分部分是个人对商业问题的看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是一位三朝元老对华盛顿和华尔街两个世界中心的全面深入解读。这本书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如此,我觉得个人再次解读书中的政治或者经济事件可以说是班门弄斧,因此在苦苦思索几天后我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抒发我阅读此书的感受——运用对这书的所思所感并结合所学专业来阐述自身应该改正与精进之处,并尽个人最大努力让肯花费宝贵时间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有所启发与收益。接下来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本书精萃的部分。two第2页共14页part2首先,这本书我最有感触的地方就是罗伯特·鲁宾沟通的艺术,这一点鲁宾在书中未曾提过,当第一遍阅读此书时,我也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这个部分,完全被那些真实紧张的危机事件所吸引。但当我再次阅读这本书时我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