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指冲动起源于窦房结者,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指成人窦性心率大于100次/分者。【病因】常见于生理性反应,如健康人运动、情绪紧张、饮酒、喝茶或咖啡时;病理性,如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药物作用,如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可无症状或感觉心悸、不适、乏力、忧虑等。心脏检查心尖搏动和颈部血管搏动增强,心率增快,易受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如运动可使之增快,休息使之减慢,常在101-160次/分,心律规则,心音响亮,少数心尖部可出现功能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检查】1.P波频率>100次/分。2.窦性P波(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3.P-R间期≥0.12秒。【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和去除诱因,必要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落尔等减慢心率,以及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称早搏、期外收缩或额外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可起源于窦房结(包括窦房交界区)、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分别别称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前三种起源于希氏東分又以上,统称为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最为常见。【病因】期前收缩可见于某些生理情况,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量吸烟,饮用酒、茶、咖啡等;也见于心血管内外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败血症、电解质素乱(低钾血症)及药物中毒(如洋地黄、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偶发的期前收缩一般无特殊症状,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心绞痛、憋气、恶心等症状。心脏听诊期前收缩的第1心音常增强,而第2心音相对减弱甚至消失,其后有一较长的的间歇。【心电图表现】一、室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3.ST段和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二、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的的QRS-T波群与正常窦性的QRS-T波群基本相同。2.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前、中、后可见逆行P波,且P-R间期<0.12秒或R-P间期<0.20秒。3.有完全性代偿间期。三、房性期前收缩1.P波提前发生,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2.提前发生的P波,其P-R间期>0.12秒3.提前P波后的QRS波群形态正常。4.期前收缩后常见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治疗】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决定治疗原则。一、房性期前收缩1.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一般无须治疗,症状显著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2.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针对原发病治定。3.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的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胺碘酮或维拉帕米等。二、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主要进行病因治疗和去除诱因,一般无须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窒性期前收缩1.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如无明显症状则不需药物治疗,应避免劳累、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和咖啡等,鼓励适当的适动。(2)如无效则应药物治疗,包括镇静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以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2.器质性心脏病者:(1)应加强病因治疗及去除诱因,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注意补钾、补镁等。(2)对复杂型室性期前收缩者可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等,尽量减少恶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并应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3)对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病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应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滯剂,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不主张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迅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由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期前收缩所组成。心率多在160~220次/分,以200次/分左右多见。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按异位冲动发生的部位可分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三大类,前两类不易区别,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因】(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体位改变等有关。少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