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 •采 薇 》“昔 我 往 矣 ,杨柳依依; 今 我 来思,雨雪 霏 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 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 往 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 霖铃》 词中的“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 月 ”等。 2. 长 亭 。古代 路 旁 置 有亭 子 ,供 行 旅 停 息 休 憩 或饯 别送行 。如北 周 文学家庾 信 《哀 江 南 赋》:“十 里 五 里 ,长 亭 短 亭 。谓十 里 一长 亭 ,五 里 一短 亭 。”“长 亭 ”成 为 一个蕴 含着 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 送别诗词中不断 出现。如柳永《雨 霖铃》 中“寒 蝉 凄 切 ,对长 亭 晚 ”等。 3. 南 浦 。南 浦 多见于南 方 水 路 送别的诗词中,如:《河 伯 》“与子 交 手 兮东 行 ,送美 人兮 南 浦 ”这 一名句 有很 大 关 系 。南 朝 文学家 江 淹 作《别赋》(“春 2 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送别类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