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派腹诊基本方法与经方应用(总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王宁元一腹诊含义及源流简介腹诊,即腹部的触(切)诊,为中医四诊之一。腹诊通过观察腹壁的紧张度、肌性防御反应,以判断虚实和决定病型。------寺泽捷年《和汉诊疗学》腹诊者,乃医者应用按、摸、扪、循、寻、揣、推、探等手法,对胸腹部临证出现的各种腹癥、腹症、腹证与腹候等,而得出腹诊的辨证结果。也可以说,腹诊是又一种辨证方法,即腹诊法,从而直接指导临证施治之谓也。腹诊的临证意义,是腹诊之应用与临证,具体体现在诊断疾病,分析病证、病情、病位,推测预后等。------李文瑞《伤寒派腹诊》1、难经派腹诊;2、伤寒派腹诊;3、折衷派腹诊。目前临床以伤寒派腹诊为主流。本手册的[方证提要][适用人群][适用病症][加减与合方]等内容,都是对经方现代应用所作的通俗表述。[适用人群]描述了该方适用人群在体型体貌、心理行为、发病趋势,以及脉、腹、舌等方面的特征,具有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疗特色。027桂枝茯苓丸“适用人群”: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其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感或压痛。057小柴胡汤“适用人群”: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二伤寒派腹诊基本方法伤寒派腹诊的一般内容(基本二十腹征)1、腹壁的色调、营养状态2、肋弓角3、腹壁的形状:膨隆与凹陷4、腹壁汗出5、腹壁的皮肤温6、肠蠕动亢进的有无7、胃肠气体的多少8、腹力(腹壁紧张度)9、腹直肌的紧张度10、心下痞鞕(痃癖、心下支结、心下硬)11、胸胁苦满(季肋下抵抗、压痛)12、脐上悸动(腹主动脉搏动亢进)13、胃部振水音(心窝部拍水音)14、小腹不仁15、正中芯(小腹正中可触及的竖状(纵向)条索状物抵抗)。16、小腹拘急17、脐旁部抵抗、压痛18、回盲部抵抗、压痛19、乙状结肠部抵抗、压痛20、腹股沟部抵抗、压痛《和汉诊疗学》(中文版译名《汉方临床诊疗学》)腹部划分、局部名称心下胸胁胸胁胁下胁下脐上脐旁脐旁小腹腹诊部位划分示意图腹诊部位划分示意图腹诊部位划分示意图一、腹诊的一般注意事项因为主要观察腹壁的紧张度和肌性防御反应,所以需要让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双腿伸直放松,将两上肢置于躯干的两侧。检查者立于患者的右侧。检查者在检查前应把手充分暖热,以平静的心情、谦和的态度来采集所见征候,这一点值得重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不使患者注意力过度集中于自己的腹部,减少恐惧不安感,可以一面与患者谈一些轻松的话题,给予安全感,一面轻柔地、仔细地进行检查。二、外形的观察触诊之前进行腹部的望诊。1、腹壁的色调、营养状态皮肤色调具有健康的红润,皮肤营养状态好者,意味着气血的量保持得良好。若色调苍白者表明寒的状态或提示血虚。若皮肤色素沉着、干燥或营养状态低下者,提示瘀血、血虚等。2、肋弓角以胸骨剑突处为顶点,左右肋弓形成的肋弓角若为锐角(120度以下)者,多是自幼先天脾胃虚弱,即有气虚倾向。相反,肋弓角若为钝角,多为生气充实。此为一般倾向,仅限于参考。3、腹壁的形状腹部的形状分为腹部较胸部膨隆平坦凹陷三大类型腹部膨隆的场合,表示:半表半里气血充实腹部气滞腹部水滞在大柴胡汤和防风通圣散(少阳病期、实证)的适应证病例,常用腹部膨隆型。在分消汤(少阳病期、虚证)的适应证病例,有腹部气滞、水滞,腹部膨隆者为其典型。在防己黄芪汤(太阴病期、虚证)的适应证病例,有肥胖倾向者,多属于腹部膨隆型。此种场合,呈腹壁紧张程度偏低的低紧张性外观。腹部陷凹者,提示:半表半里内里气血虚衰在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期、虚证)适应证病例,多数腹部呈轻度陷凹。小建中汤、人参汤等太阴病期方剂适应症者多见腹部凹陷。三、腹诊的方法外形观察后,便是腹部触诊。对腹壁出汗情况、皮肤温、整体紧张度、局部紧张度、腹部大动脉搏动情况(脐下悸动)、局部抵抗和压痛、心窝部拍水音(胃部振水音)等从整体至局部进行观察。1、腹壁汗出将手掌轻抵腹壁察看有无汗出。稀薄零落的汗出,在表之气、血衰弱状态时容易出现。桂枝汤、柴胡桂枝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