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治疗指南解析目录定义即室性期前收缩,指HIS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流行病学反应过度、如临大敌病因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室早与冠心病: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左右。1月后~1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6.8%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心功能正常者仅5%~7%。•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上升,CHD伴LVEF正常患者室早发生率5%,伴LVEF<40%患者室早发生率升至15%,Holter发现心衰患者室早二联律或多形性可达71~95%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与室早:伴LVH心功能正常者,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2%~10%•风心病与室早:无心功能不全发生率7%•肥厚型心肌病与室早:Holter:47%~64%,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且近50%患者有短阵室速,随疾病的恶化而增加•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室早发生率43%~56%(乳头肌异常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联征术后室早频发临床表现和诊断焦虑、心慌,担心死,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心电图特征分型≥30次/h(6次/min)、≥1000次/24h、>10%所有心搏数多形性与多源性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室早性质从临床表现上判断病理性室早生理性室早年龄儿童、老年人青壮年症状可无症状症状明显运动相关性运动或心率快时增多运动、激动后减少诱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不全、洋地黄应用中出现劳累、吸烟、饮兴奋性饮料、失眠等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多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结构性心脏病无从心电图上判断从室早形态上判断心电图表现功能性病理性QRS波群振幅≥20mm<10mm时限<0.14s>0.14s切迹少见多见ST段等电位线无存在T波非对称性呈高尖从室早形态上判断联律间期多形性室早与多源性室早多形性室早: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形态不一,但偶联间期相等多源性室早: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形态不一,偶联间期亦不相等RONTRONT危险分层室早指数室早指数A条:室早的联律间期400ms,室早指数0.95B条:室早的联律间期350ms,室早指数0.83,该次室早诱发了室颤。室早指数收缩期舒张期AB舒张期室早:联律间期长,落入舒张期,其触发的收缩时已有舒张期的回流血,可向主动脉有效射血。收缩期室早:心室刚收缩完,尚无充盈,胡不能向主动脉有效射血,主动脉压下降,激活交感神经,因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LOWN分级•Lown氏分级: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早的危险分层,Ⅲ级以下:轻度室早,≥Ⅲ级:室早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猝死预警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等级定义0无室早Ⅰ室早<30/hⅡ室早≥30/hⅢ多形性室早Ⅳa成对、连发的室早Ⅳb≥3个连发的室早(短阵室速)ⅤRonT室早Myerburg分级Myerburg根据室早的频率和形态提出的危险度分级称为Myerburg分级,是一种较好的对慢性心脏病患者室早危险度的分级法。室早的频率分级室早的形态分级0无A单形、单源1少见(1次/h)B多形、多源2偶发(1~9次/h)C连发、成对(2次连发);成串或连发(3~5次连发)3常见(10~29次/h)D非持续性室速(6~30次连发)4频发(≥30次/h)E持续性室速(≥30次连发)从室早起源部位上判断体表心电图判断起源导联QRS波形态起源点Vl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左室右室Ⅱ、III、avF以S波为主以R波为主心室下部心室上部I、aVLS波为主R波为主右室流出道或左室高侧壁远离上述部位V2~V4S波为主R波为主心脏前壁或心尖部心脏后壁治疗策略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非经典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ACEI、ARB、他汀等,上游疗法。CAST教训,不能与频率减少为标准,重要的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注意致心律失常作用:正常心肌小,病态心肌致心律失常作用大(缺血、肥大、心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有效性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安全性非结构性心脏病室早的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室早的治疗室早性心肌病室早的专家建议和推荐结构性心脏病评估流程室性早搏诊治流程总结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