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描写笛声的句子;2、学习文中描写笛声的写作办法;3、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感受聂守信和老木匠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34 课《笛声》,齐读课题。同窗们都预习了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思考一下“笛声”在这篇课文中贯穿了哪些问题?(1、笛声是什么样的?2、与笛声有关的两位主人公是什么关系?)二、初读课文。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2、轮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正音三、带着揭题时提及的问题品读课文你们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如:第一种问题:笛声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一下文中是如何描写笛声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品读一下。文中是用了哪些办法描写笛声的?1、品读、分析描写笛声的句子:1) 那笛声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2) 就是这支细细的毫不起眼的笛子,当它吹奏起来的时候,忽然变得像魔笛普通神奇。3)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训练学生根据以课题为根本寻找课文重要问题的能力。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线索品读课文1)用比方的手法写出笛声的神奇魔力。像是有魔力的吸石普通只要一吹响便会让聂守信情不自禁的被吸引过去。抓 住 “ 情 不 自 禁 ” 理解:首先写出老木匠技艺 的 精 湛 , 笛 声 的 美妙。另首先,也写出聂守信对笛声的热爱,这份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感官刺激下自然而然生发的,从而也可看聂守信潜藏的浓厚的音乐潜质。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如何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如何歌唱。2、让我们带着观赏的心境再次赏读这些句子,边读边体会作者描写的唯美境界。(二)如此美妙绝伦的笛声从何而来呢?(出自聂守信的邻居老木匠)解决课文的第二个问题笛声有关的主人公—聂守信与邻居老木匠之间的关系(莫逆之交) 理解什么是莫逆之交?文中的聂守信与老木匠如何成为莫逆之交的?1、分别找出描写老木匠和聂守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能看出他们各自有哪些性格特性?描写聂守信的句子:一种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孩子没有作声,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他。重点理解“渴慕”,既然小男孩子对这笛声如此向往、如此着迷,他为什么站在门口那么多次却从不进去,从不说话呢?描写老木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