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报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现在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仍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效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助和低保投入的局限性等,造成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生活基本保障的边沿,养老堪忧。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和挑战。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稳步开展,社会保障“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得到发挥,解决了部分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主动的作用。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相适应的科学、系统、规范、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差甚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层次低,范畴小,覆盖面窄政府实施社会养老保险的目的应当是为老年人提供一种“保护伞”,使其老有所养,但是,现在社会养老保险所覆盖范畴有限,未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功效。(二)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效差现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参保率低、待遇水平低,虽已施行,但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效差,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畴较小。这项工作由于准备工作不充足,仓促上马,片面地强调覆盖面,无视了缴费基数和部分参保人员年纪偏大、积累金额少,加之没有统筹金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现在符合享有待遇人员领取金额太少,达不到“养老”的目的。这种状况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三)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存在弊病现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重要采用储蓄积累模式,但范畴极小。由于无统筹金支持,又没有其它补贴收入,使农保基金总量局限性,抗风险能力不强。从整体看,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无法承当农村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冲击。(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缺少法律保障,难以确保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少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原则。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规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并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保障;要适宜增加集体补贴,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等途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对农民的补贴能力,并制订对应的方法规范村集体对农民的补贴;要引导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