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 戴南镇附属江苏省兴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交汇于东经 120°06’,北纬 32°40’,南临长江,北接淮水,是里下河地区出名的“鱼米之乡”。全镇辖 33 个行政村,4 个居委会,总人口 9.26 万人,外来人口 3 万多人,面积 107.8 平方公里,其中集镇老区面积4 平方公里,集镇新区 4 平方公里,江苏戴南科技园区面积 8 平方公里。境内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宁盐一级公路穿镇而过,宁靖盐高速公路在戴南设有互通口,镇内形成了“六纵六横”的交通格局,经江阴大桥至上海,南京仅需二个多小时;距新(新沂)长(长兴)铁路兴化站 20 公里,境内省级航道盐靖河直通国家级口岸泰州港。戴南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市园”范畴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环境幽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素有“水乡明珠”、“不锈钢之乡”的美誉。 自然气候为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 13-16℃,年无霜期 200-240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1000 豪升。 戴南镇是一座含有千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公元 254 年,吴孙亮复制海陵县,首居此者姓戴,且邻近满月湖荡沼泽而得名戴家泽。清乾隆三十三年,戴家泽从海陵划为东台。1926 年,在戴家泽建镇,因戴家泽与南朱庄相邻,名为戴南镇。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划归紫石县(今海安县)。到 1949 年重新划归兴化至今。3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戴南镇与相邻的原顾庄乡合并,名为戴南镇。 千年古刹--敕封护国寺 戴南镇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为感谢神灵的救命之恩,于贞观三年(629 年),特派大臣尉迟恭监造的。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九月,康熙帝南巡时,得知“护国寺”的历史渊源,遂御笔题写“敕封”二字,冠于山门石额“护国寺”前,故成“敕封护国寺”至今不变。寺内有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宇九间,是历史价值较高的佛教千年古寺,为戴南这方热土增添了许多辉煌的古韵。 戴南镇是一座含有千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公元 254 年,吴孙亮复制海陵县,首居此者姓戴,且邻近满月湖荡沼泽而得名戴家泽。清乾隆三十三年,戴家泽从海陵划为东台。1926 年,在戴家泽建镇,因戴家泽与南朱庄相邻,名为戴南镇。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划归紫石县(今海安县)。到 1949 年重新划归兴化至今。3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戴南镇与相邻的原顾庄乡合并,名为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