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导学案 〔第一学时)学习目的:1、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构造,把握重要内容。 2、理清本文写作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重点难点 : 理清本文写作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世间最贵重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也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王蒙是如何诠释“善良〞的。二、自学:1、走近作者王蒙:当代作家。X 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领导的都市地下工作。 194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0 年从事青年 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 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 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 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 年调 X 师范学院任教。 1963 年起赴 X 生活、工作了 10 数年。 1978 年调 X 市作协工作。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个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迈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早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苏醒、冷峻,并且乐观向上、激情充足,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究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和谐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时王蒙也由于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能够说是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2、预习导航:〔1〕注音、解词缺少恃 和平 无所不为:侍候 唱和对峙 和牌 以逸代劳:圭臬 和面江皋 和稀泥 四周楚歌:三商议: 1.、现实中,普通人是如何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见解持什么态度?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能够放弃善良;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这句话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正常的现象。生存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实力者往往战胜软弱者,并且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顾一切,不惜损人利己,甚至践踏道德。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见解,由“似乎〞一词能够看出。“似乎〞阐明这些现象只属于“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