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年梨园春秋教案VIP免费

2025年梨园春秋教案_第1页
1/4
2025年梨园春秋教案_第2页
2/4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为什么我们花样曲歌舞叫做梨园呢?其得名与唐代的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习歌舞的场合。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达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皇帝梨园弟子)。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三者当中,中国戏曲成熟最晚,到 12 世纪(宋元时期)才形成完整形态。然而,800 数年来,通过不停丰富、革新与发展,始终持续到现在,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现今仍然存活的古老戏剧。古代戏曲来源于哪里呢?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能够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典礼:傩仪。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1、 来源——傩仪“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说文解字》 ) 在原始有关中国戏剧源头的几个说法 :王国维认为戏曲来源于古代巫师、古代优伶;许地山提出是受印度梵剧影响而成;孙楷第则说戏曲源出于傀儡戏、影戏;在现在戏曲界影响最大、受到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戏曲重要是由民间歌舞、滑稽戏、说唱艺术等多个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在相比其它促成戏曲形成的因素而言,傩仪在年代上要显得更为久远,因而是“最古老的”;然而,它在戏剧的诸多源头中只居其一,因此说是“源头之一”。在原始时代,先民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于是就将疾病死亡等多个可怕的事情归结为“鬼”、“怪”在作祟。在这种状况下,怎么办?带起凶猛狰狞的面具,发出“傩傩”的狂喊之声,但愿藉此惊吓,驱逐恶魔,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典礼活动,被后人称为“傩”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如何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先秦时期,发源于民间的傩逐步为国家礼仪所吸取,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天子或诸侯王公认为它能够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经常以国家和朝廷的名义举办这些典礼。据现在所知,傩在周代已纳入“礼”的范畴,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样式。傩仪自周代而始,直到汉代、唐代还颇为盛行。而到了隋唐时期,以宗教为主的傩仪中逐步渗入“娱人”的因素,重要功效开始由祭祀转变为娱乐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步替代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年梨园春秋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