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读后感 和大多数人同样,我也是通过收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认识了孟非。他的幽默有三分潜入深出的机智,内敛式的自嘲和挖苦,让人笑过之后,留下若有所思的份量。即使只是一档大型服务类生活节目,但他的评论,他的见解,颠覆了主持人以往的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寒假闲逛新华书店时,在书店偶遇他的作品——《随遇而安》,就忍不住买了一本。在午觉后的阳台上,一种坐垫,一杯茶,一本书,惬意的享有,不仅仅在环境更在乎境上。他,1971 年出生在重庆;他,像这座英雄的都市同样,鲜明和浓烈。重庆有他的美妙回想,那时候他常去长江边拾起鹅卵石打水漂漂,把山上的野草打成绳结拔河,山花烂漫时节满山乱跑。这时他是幸福的,满夜星光、毛毛虫、萤火虫是点缀着他的少年世界。对于孟非来说,这是别人生中极其贵重的美妙时光,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孟非 12 岁时,用他的话说,到了“陌生的南京”。南京是他父亲出生的地方,爷爷奶奶在南京。到了这里之后,他并不愉快,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除了语文、历史等文科科目,其它都一塌糊涂,这注定了孟非的高考必然是失败的。在众人眼里,高考是命运的转折点,是人生的核心环节,每个高考生都渴望通过高考跨进大学校门。当时参加高考的孟非必定也怀揣着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当这颗梦想破碎的时候,我想,极少有人像孟非这样坦然接受并毫无埋怨。想想那些由于高考压力而放弃生命的人,尚有那些由于高考失败而自暴自弃的人,孟非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胸怀和气魄。即使孟非多次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震动,有点励志、有点心酸。由于他没有考上大学,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愿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懂得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你人生再辉煌、再明媚、再风光,都会过去的,乔布斯不也过去了嘛,你还能比乔布斯更牛嘛?”随遇而安是一种境界,它不仅能适应多个环境,更能在满足的前提下踏踏实实,力求不停进取。有人说,孟非的成功来自偶然,只但是运气好,大家照顾他罢了,我觉得不是。只有那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在逆境中做到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