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W1】装修合同中的陷阱 陷阱一:家居装修施工合同是个套在家居装修施工前,大多数业主已经比过去更为精明,为了防止事后麻烦,一般都会主动与装修公司签订合同。然而,一份装修合同,假如不认真阅读,它也可能成为一个圈套,将所有责任推向消费者,而装修公司却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为了避开对方设下圈套,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小心。装修工程施工合同一般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付款只约定时间,没有付款的前提约定。因为装修工程基本都是业主先付款,后施工,而且是按施工进度支付的,既然是按进度支付,那就是在前一工序完成合格后才能支付下一工序的工程款,而合同中没有这样的约定。一般都是按比例付款!各个公司略有不同。2、装修合同中很多只有验收方法但没有验收标准。3、对施工方的违约的处理方法很少或者不清等。4、售后保障不明晰,出了问题处理时间,方式等,不明晰!陷阱二:材料上弄虚作假在装修过程中,一些装修公司在开工前会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工程预算清单。而这些预算项目往往是装修公司单方面的,消费者心中并不清楚。像这种看似非常详细的报价单,如在计算施工面积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意加大面积数,该剔除的不剔除,或在计算不规则处按最大的面积计算尺寸。报价单上的材料与实际使用的不符,特别是基层采纳假冒伪劣的材料,以降低成本,或有意加大材料的损耗(材料是装修公司出),或在损耗之后加大工程量(不按施工顺序施工)。有的还采纳套餐报价的方式蒙骗消费者,看似科学,实际模糊,工程造价变相增高。无论多大的牌子,不同型号的材料价格相差很大,不要只看牌子!陷阱三:偷工减料暗箱操作由于消费者对装修行情不是很了解,一些不正规的家装公司,尤其是“游击队”(水猫之类的),他们明来不行,只能暗中牟利。在招揽生意的时候故意低价诱骗业主签约,招揽生意。有的能做的就做,做不了就离开,拿钱一走了之。而有的则实行减少施工程序或打乱施工顺序、降低材料等级(环保等级,规格等)等方式以次充好,以达到降低装修成本的目的。如水电改造横向开槽,本该刷 6 道漆的只刷 3 道,刮腻子一般两边非得挂 3 遍,木质基层不作牢固处理,乳胶漆的加水比例不对等等。不仅降低了房屋装修质量,同时也抬高了装修造价。陷阱四:增项漏项暗中牟利许多消费者抱着一步到位的心理,部分装修公司便利用这一心理,采纳“低开高走”的手段,暗设陷阱逼迫消费者“就犯”。一些装修公司通常先开出较为低廉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