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股权激励的五大理论支持目前,员工持股、年底分红等“股权激励”问题已成为众多企业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人才竞争加剧、企业管理难题的升级,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现金流减缩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实行股权激励方案。 大家似乎一致认为,相对于以“工资+奖金+福利”为基本特征的传统薪酬激励体系而言,股权激励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更加牢固、更加紧密的战略进展关系。目前,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已不能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对长期激励很难奏效。而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方式,是通过让经营者或公司员工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或给予其享有相应经济收益的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加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进展服务。 然而,如何定位股权激励,即“股权激励到底是什么”依旧有许多人不是十分清楚的。笔者认为,弄明白“股权激励是什么”首先要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股权激励与其他的薪酬激励手段有何不同? 股权激励有哪些作用? 期股、期权、实股、虚股等概念如何区别?下面将讲述股权激励实施的五大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作用,并就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说明。为什么要实行股权激励?实行股权激励的理论支持有哪些?笔者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论述并结合长期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股权激励项目经验,在这里简要介绍支持股权激励的五大基础理论。它们分别是:(1) 委托代理与公司治理理论;(2 )交易费用理论;(3 )现代收入理论;(4) 人力资本理论;(5) 博弈论。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 从根本上来说,股权激励就是为了解决经理人和股东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的行为。 现代企业是以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彼此分离为特征的,所有者委托经理人从事经营与管理决策,所有者为委托人,经理人为代理人,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是由经济学家米契尔•詹森(Michael Jensen)和威廉•麦克林(William H Mecking)在 1976 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其所有结构》中首次提出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内部人控制”的反面效应就是代理人在实际操纵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损害了股东的权利。反面效应源于三点: 第一,委托者利益与代理者利益需求存在不一的问题。委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