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主要工艺流程 涂装前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制件前处理和整车前处理: 客车制件主要包括总装部分自制件、底盘部分自制件。制件材质主要为冷轧板、热轧板。为避免腔式结构存液,需提前打流液孔。工艺流程见图 1-6: 预脱脂→ 脱脂→ 水洗I→ 酸洗→ 水洗II→ 中和→ 水洗III→ 表调→ 磷化→ 水洗IV→ 钝化 图1-10 制件前处理工艺流程图 整车前处理是将整个车身浸入槽液中进行表面处理. 目前已有不少厂家采用。工序间转移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我厂的整车前处理线相对于国内来说是比较先进的。采用 PLC 程序自动控制,能实现工序间自动转移。由于整车体积大,存在腔式结构,一般不采用酸洗去锈,流程相对于制件前处理来说比较简单,但由于车身上材质多样,对前处理剂的要求较高。一般流程为: 脱脂→ 水洗→ 表调→ 磷化→ 水洗 图1-11 整车前处理工艺流程图 涂装前处理的工艺控制要素: ①脱脂 脱脂机理是通过脱脂剂对各类油脂的皂化、加溶、润湿、分散、乳化等作用,从而使油脂从工件表面脱离,变成可溶性的物质或被乳化、分散而均匀稳定地存在于槽液内。脱脂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脱脂后工件表面不能有目视油脂、乳浊液等污物,水洗后表面应被水完全润湿为标准。脱脂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游离碱度、脱脂液的温度、处理时间、机械作用和脱脂液含油量等因素 (1)游离碱度(FAL ):脱脂剂浓度适当才能保证最佳效果。一般只需要检测脱脂液的游离碱度,FAL 过低,除油效果相对较差;FAL 过高,不仅造成材料费,也给后道水洗增加负担,严重者还会污染后序的表调和磷化。 (2 )脱脂液的温度:任何一种脱脂液都有最佳的脱脂温度,温度低于工艺要求,不能充分发挥脱脂作用;温度过高,不仅增加耗能,还能带来一些负作用。如脱脂剂蒸发过快、工件脱离槽液时因表面干燥速度较快,而易造成工件返锈、碱斑、氧化等弊病,影响后道工序的磷化质量。自动温控也需要定期进行校核。 (3)处理时间:脱脂液必须和工件上的油污充分接触,有足够的接触反应时间,才能保证有良好的脱脂效果。但脱脂时间过长,会增加工件表面的钝性,影响磷化膜的生成。 (4 )机械作用的影响:脱脂过程中,辅以机械作用,采用泵循环或工件移动的方式,可以加强除油效果,缩短浸渍清洗的时间;喷淋脱脂的速度比浸渍脱脂速度快 10 倍以上。 (5)脱脂液含油量:随着槽液的循环使用,油污含量在槽液内会不断增加,当达到一定比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