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VIP免费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_第1页
1/11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_第2页
2/11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_第3页
3/11
复习、应对物理学史题目的方法是记忆。根据相关试题分析,关于物理学史,我们没必要背很多,只需知道主要人物和主要贡献即可,主干知识才是重要的,这与高考“以能力考核为主”初衷不符!但要把物理学历史上重要的、经典的物理实验好好复习,这才是重点,因为每个实验都含有丰富的知识,特别是物理学家当初设计实验的创新意识和巧妙之处值得学习,这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应该注意。 物理学史中最重要的人物:(力学)牛顿,伽利略,亚里斯多德;(电磁学)库仑,安培,法拉第;(光学)牛顿,惠更斯,爱因斯坦;(原子与原子核物理) 汤姆森,卢瑟福,查德威克。 新课程高中物理中物理学史相关归纳列表 一、力学主要部分(物理1 和物理2 ) 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1)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导出并用实验验证了位移和时间平方成正比。 (2)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回忆理想斜面实验)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丹麦物理学家开普勒发现了揭示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3.英国科学家牛顿:(1)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2)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 5.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