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1.工程概述2.资源状况4.工程设计投资概算3.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5.工程经济性评价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B省C市。该区域可利用屋顶资源主要分为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和小区居民3类,本项目计划2019年底前完成37MW分布式光伏建设,其中公共建筑屋顶3MW、工商业屋顶30MW、农村居民屋顶4MW。工程整体施工工期按5月考虑。本项目采用BOT模式运行,由自有资金出全资建设运营,无银行贷款。本项目不设专职运行人员,由单位及居民进行日常巡检、维护。全年定期清扫、检查维护,光伏组件维修及更换工作由公司运维团队负责。项目所在区域水平面的年总辐射量为4800MJ/m²及以上,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利用meteonorm辐射数据推算,项目场区水平面年总辐射量为1368.2kWh/m²,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7526-2019),该场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带,太阳能辐射等级为C类地区。经计算,项目场区水平面总辐射稳定度GHRS=0.3549。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7526-2019),水平面总辐射稳定度等级为一般,属于C类。经计算,项目场区直射比DHRR=0.3886。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7526-2019),场址区域直射比等级为高,属于B类,直接辐射较多。资源概况根据目前市场调研与大量工程经验,主流品牌光伏组件首年衰减率2.0%,之后每年衰减率0.55%。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多样,但布置相对集中式光伏较分散,各建筑可能采用功率为20~100kW的多种组串式逆变器。资源状况根据分布式光伏安装特点,测算以综合考虑衰减系数后的25年加权平均小时数进行测算,按以下原则进行预估:暂按党政机关全部按照最佳倾角安装;公共建筑全部按照20°倾角安装;80%工商业屋顶按照3°倾角安装,其余20%按照最佳倾角安装;40%百姓屋顶按10°倾角安装,另外60%按照20°安装。各房顶的屋顶倾角分别为3°、10°、20°、32°时25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为1095h、1141h、1187h、1206h。则按比例折算本项目整体年均发电小时数为1143h。资源状况资源状况根据单体项目容量及电网建设实际情况,各项目采用10kV和0.4kV两种形式并网。采用10kV时,一般接入10kV线路或项目所在地10kV母线;采用0.4kV时,一般接入项目低压配电箱/柜。由于分布式光伏布置分散、多样,采用组串式逆变器,逆变器汇集到并网点或视项目情况通过汇流箱汇集到并网点。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以某写字楼为例,其屋顶面积为10000m²,可安装光伏组件容量800kW,拟并网容量800kW;光伏发电系统拟采用0.4kV并网接入方式,就近接至该配电室低压侧母线。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以某家属楼为例,该家属楼屋顶面积合计为30000m²,假定北向侧大倾角斜面及加固困难屋顶不进行安装,可安装光伏组件容量1200kW,拟并网容量1200kW;多台逆变器输出的低压交流电通过低压交流电缆送至附近箱式变压器升压至10kV,并通过高压交流电缆送至用户配电室接入变压器10kV侧母线。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居民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以户为单位安装,每户可安装光伏容量约为9-20kW不等,本项目考虑小区光伏组件分布及台区变压器分布情况,本项目采用多点接入,逆变器出线多点就近T接至380V线路,并网线路采用1回。用户低压侧新增低压并网箱。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当居民用户较为密集、并网容量较集中时,也可升压后直接接入10kV公用电网,逆变器出线多点就近T接至380V线路,并网线路采用1回或多会接入10Kv升压变,升压后接入公网,计量点设在升压变上口。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储能主要采用铅酸蓄电池方式。暂按光伏容量20%,充放电2小时原则配置,根据应用场景、单变电台区光伏并网容量的不同,储能可采用0.4kV或10kV并网模式。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室内安装或室外安装集装箱式电池单变电台区光伏并网容量大于500kW,配置储能容量大于125kVA/250kWH(20%,2小时),从经济性考虑推荐采用0.4kV并网模式。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工程设计原则与典型方案单台区光伏并网容量小于500kW,配置储能容量小于100kVA/200kWH时,...